800小说网 bqg22.com,13级海啸之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化学就分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文学就分成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虚构文学又可以分为散文小说诗歌……诸如此类,一个XX学家,即便是真正的天才,也很难做到多领域同时做到大牛。像达芬奇,顾毓琇,本杰明富兰克林,特斯拉这种能在很多很多领域超越前人的大牛,几乎全世界全历史上也没几个。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科内的分类,非常细腻,规范。但是学科外的分类,则混乱不堪。
有人曾经对全部科学做过分类吗?
有没有这样的标准教程?
能不能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归到一类?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归到一类?如果说是高考分文理科那确实可以,但是按照高考对科学进行分类这本身就挺扯的。
历史上有很多的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真正的“全科技树”!
将全人类的知识,都化成一个系统的树状图。
这种工作也产生过一些成功,但是很难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同:比如古希腊的思想家将科学归纳为“哲学”的子学科,比如中世纪的一些思想家将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分成宗教、物理、故事三个范畴;比如某些物理学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物理学”……
总之,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整体概括这件事,一直都很混乱。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新的科学门类不断产生,旧的学科也在不断消亡。而单独的个人,实在难以处理这么多的信息。
比如“通信技术”这个超级大门类,由香农创立于上世纪中期,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基础性质的学科,以及无数万科研工作者所工作的对象。是当今最繁荣的学科之一。
本来就是新兴的学科,再和过去的老学科产生交叉融合,比如通信密码学,通信传输学,通信统计……那根本就是数也数不清,根本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人类的科技在蓬勃的发展,科技的整个体系,却是混乱不堪的,是无序的。
甚至不是树状图。
根本就是一大团搅在一起的线团。
乱麻。
一团乱麻。
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能够搞清楚“通信技术”这个领域内的全部知识,将其融汇贯通。
更别说全部知识门类了。
所以,整体的人类知识体系的分类,是十分混乱的。
如果说500年前的达芬奇还可以说是一个人通晓当时世界一半以上的知识的话,那么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通晓世界上万分之一的知识。
也正是因为上面说的这些。当端晴端寒姐妹看到墙壁上的这条吞噬世界之蛇的时候,才难以控制住自己情绪。她们发现,这条蛇做到了“全套科技树”的分类与整合。
“这是我们对‘全套科技分类’这件事情的猜想,没想到已经被别人搞出来了。”端晴解释道。
“说来也简单,这是一种按照‘大小’,对科学进行分类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式,就可以对科学进行分类了!”
按照端晴的说法,所谓科学,就是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尺寸的上下范围。每种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比如生物学,研究的就是从细菌大小的物体,到恐龙大小的物体。这个范围是多少呢?大约是10^-6m~10^2m那么大的范围。
比如量子力学,研究的就是基本粒子尺度级别的物体,这个范围大概是10^-15m~10^-31m那么小。
比如化学,研究的就是分子级别的物体,这个范围大约是10^-10m~10^-5m那么大。
等等……
也就是说,按照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的体积上的大小进行分类。
端晴:“很扯,却并非完全没道理。但是,比如说……文学,怎么分类?”
“其实还是有办法的。这种分类,把‘文学’看作是人脑对于“编码成文字”的信息所产生的情绪变化的过程的集合。换句话说,这种分类法把‘文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理工科,用生物学,神经学,计算科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等方法来解释。而彻底抛弃了小说的人物情节场景三要素啊,故事构成桥段设计等文学概念,把文学和人类完全当成一种物体来进行研究。所以,文学在这种分类法中,是作为一种交叉学科来呈现的,所属的范畴是10^1m这个量级。”
“在这种分类法当中,我们用定量的分析,来代替文学当中大量模糊的,无法实践的分析。”
“再来看看建筑学。按照尺度很好分类这个不谈。我们还可以将这门学科分解成力学、材料学、美学等……而像美学这种哲学的二级学科,同样按照上述对文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再比如经济学……额,经济学最简单了你就记住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就可以了。”
“再比如说信息科学,其实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衍生学科……”
“还有很多很多学科,都可以在这条大蛇上面找到位置!”
端晴将自带的终端用不知道什么方法,和这条大蛇连接。紧接着,这条大蛇好像被激活了一样,某些部分已经发出了光。
被点亮了。像背光,又像夜空中的星星。上面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
从蛇的尾巴到蛇的头部一点一点看。
蛇的尾巴是量子力学的范畴,然后是凝聚态物理,然后是化学,然后是分子生物学,材料力学,纳米技术等。
从蛇的尾巴出发渐渐到蛇的中部,这里越来越庞大,涵盖的学科也越来越多。最终,在10^-1~10^3这个区间内,学科的数量达到了最多!包括了系统科学、混沌学、政治学、导弹学、出版学、生物学、雕刻学等各种类型,可以说人类知识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这个部分。但是在大蛇庞大的身躯上,这个区间只是一段极为不起眼的部分。
再往上,蛇身空旷了很多,也暗淡了很多。是航天科学,望远镜学,火箭力学,地球物理,演化学等学科的地盘。
最后,当尺度再次扩大的,到达宇宙尺度的时候,就剩下了一门学科——广义相对论。
“你看,这好像一个环一样。蛇的头部是代表宇宙最大尺度的学科的广义相对论,最小尺度是量子力学,蛇的头部咬住了蛇的尾部,两者都是物理……是不是很巧合……”
“至于这条蛇对于我们现在的具体用途,其实也可以下一些结论了。”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条蛇整体点亮!”
整个这条蛇,从10^-35m的尺度,一直到10^28m,代表了对各个尺度的科学的研究情况。人类对于0.1米~100米这个尺度的了解还算比较多,但是其他尺度上的研究,就很稀少了。
整个这条很长的蛇,大部分地方黯淡无光。
“我们距离全套科技树发展这个目标,差距还很远呐。”
“如果能把整条大蛇都点亮,那也代表着,我们的科技,就发展到了这个宇宙的巅峰!”
“至于现在,我们的科技发展程度……大约处在0.29%的位置。”
百分之零点二九,也就是说,还要研究300倍于现阶段的科技成果,才能成功达到点亮整个宇宙的程度。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大。现阶段,人类科技发展其实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发展了几千年的宗教和神学。直到近现代,才确立了“以逐渐逼近真实”的数学思想为指导,可证伪的方式来不断的迭代发展自身的进步方法。
在这大量的时间内,像对于占星学这种科技的研究,就属于走上歪路对后续发展贡献很小的学科。
当然,我们的优势也在于全套科技!什么种类的都有点!就算科技覆盖最稀薄的大尺度,也有广义相对论这种好歹是比较近似的理论可以勉强研究。
只是,需要补充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必须把宇宙科技之蛇彻底点亮!”
“我打断一下。”徐亮道,“点亮全套科技树,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具体好处?”
端晴:“具体好处非常多,比如……”
化学就分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文学就分成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虚构文学又可以分为散文小说诗歌……诸如此类,一个XX学家,即便是真正的天才,也很难做到多领域同时做到大牛。像达芬奇,顾毓琇,本杰明富兰克林,特斯拉这种能在很多很多领域超越前人的大牛,几乎全世界全历史上也没几个。
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科内的分类,非常细腻,规范。但是学科外的分类,则混乱不堪。
有人曾经对全部科学做过分类吗?
有没有这样的标准教程?
能不能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归到一类?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归到一类?如果说是高考分文理科那确实可以,但是按照高考对科学进行分类这本身就挺扯的。
历史上有很多的人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真正的“全科技树”!
将全人类的知识,都化成一个系统的树状图。
这种工作也产生过一些成功,但是很难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同:比如古希腊的思想家将科学归纳为“哲学”的子学科,比如中世纪的一些思想家将人类所有的知识体系,分成宗教、物理、故事三个范畴;比如某些物理学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物理学”……
总之,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整体概括这件事,一直都很混乱。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新的科学门类不断产生,旧的学科也在不断消亡。而单独的个人,实在难以处理这么多的信息。
比如“通信技术”这个超级大门类,由香农创立于上世纪中期,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基础性质的学科,以及无数万科研工作者所工作的对象。是当今最繁荣的学科之一。
本来就是新兴的学科,再和过去的老学科产生交叉融合,比如通信密码学,通信传输学,通信统计……那根本就是数也数不清,根本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人类的科技在蓬勃的发展,科技的整个体系,却是混乱不堪的,是无序的。
甚至不是树状图。
根本就是一大团搅在一起的线团。
乱麻。
一团乱麻。
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能够搞清楚“通信技术”这个领域内的全部知识,将其融汇贯通。
更别说全部知识门类了。
所以,整体的人类知识体系的分类,是十分混乱的。
如果说500年前的达芬奇还可以说是一个人通晓当时世界一半以上的知识的话,那么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通晓世界上万分之一的知识。
也正是因为上面说的这些。当端晴端寒姐妹看到墙壁上的这条吞噬世界之蛇的时候,才难以控制住自己情绪。她们发现,这条蛇做到了“全套科技树”的分类与整合。
“这是我们对‘全套科技分类’这件事情的猜想,没想到已经被别人搞出来了。”端晴解释道。
“说来也简单,这是一种按照‘大小’,对科学进行分类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式,就可以对科学进行分类了!”
按照端晴的说法,所谓科学,就是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尺寸的上下范围。每种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比如生物学,研究的就是从细菌大小的物体,到恐龙大小的物体。这个范围是多少呢?大约是10^-6m~10^2m那么大的范围。
比如量子力学,研究的就是基本粒子尺度级别的物体,这个范围大概是10^-15m~10^-31m那么小。
比如化学,研究的就是分子级别的物体,这个范围大约是10^-10m~10^-5m那么大。
等等……
也就是说,按照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的体积上的大小进行分类。
端晴:“很扯,却并非完全没道理。但是,比如说……文学,怎么分类?”
“其实还是有办法的。这种分类,把‘文学’看作是人脑对于“编码成文字”的信息所产生的情绪变化的过程的集合。换句话说,这种分类法把‘文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理工科,用生物学,神经学,计算科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等方法来解释。而彻底抛弃了小说的人物情节场景三要素啊,故事构成桥段设计等文学概念,把文学和人类完全当成一种物体来进行研究。所以,文学在这种分类法中,是作为一种交叉学科来呈现的,所属的范畴是10^1m这个量级。”
“在这种分类法当中,我们用定量的分析,来代替文学当中大量模糊的,无法实践的分析。”
“再来看看建筑学。按照尺度很好分类这个不谈。我们还可以将这门学科分解成力学、材料学、美学等……而像美学这种哲学的二级学科,同样按照上述对文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再比如经济学……额,经济学最简单了你就记住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就可以了。”
“再比如说信息科学,其实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衍生学科……”
“还有很多很多学科,都可以在这条大蛇上面找到位置!”
端晴将自带的终端用不知道什么方法,和这条大蛇连接。紧接着,这条大蛇好像被激活了一样,某些部分已经发出了光。
被点亮了。像背光,又像夜空中的星星。上面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
从蛇的尾巴到蛇的头部一点一点看。
蛇的尾巴是量子力学的范畴,然后是凝聚态物理,然后是化学,然后是分子生物学,材料力学,纳米技术等。
从蛇的尾巴出发渐渐到蛇的中部,这里越来越庞大,涵盖的学科也越来越多。最终,在10^-1~10^3这个区间内,学科的数量达到了最多!包括了系统科学、混沌学、政治学、导弹学、出版学、生物学、雕刻学等各种类型,可以说人类知识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这个部分。但是在大蛇庞大的身躯上,这个区间只是一段极为不起眼的部分。
再往上,蛇身空旷了很多,也暗淡了很多。是航天科学,望远镜学,火箭力学,地球物理,演化学等学科的地盘。
最后,当尺度再次扩大的,到达宇宙尺度的时候,就剩下了一门学科——广义相对论。
“你看,这好像一个环一样。蛇的头部是代表宇宙最大尺度的学科的广义相对论,最小尺度是量子力学,蛇的头部咬住了蛇的尾部,两者都是物理……是不是很巧合……”
“至于这条蛇对于我们现在的具体用途,其实也可以下一些结论了。”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条蛇整体点亮!”
整个这条蛇,从10^-35m的尺度,一直到10^28m,代表了对各个尺度的科学的研究情况。人类对于0.1米~100米这个尺度的了解还算比较多,但是其他尺度上的研究,就很稀少了。
整个这条很长的蛇,大部分地方黯淡无光。
“我们距离全套科技树发展这个目标,差距还很远呐。”
“如果能把整条大蛇都点亮,那也代表着,我们的科技,就发展到了这个宇宙的巅峰!”
“至于现在,我们的科技发展程度……大约处在0.29%的位置。”
百分之零点二九,也就是说,还要研究300倍于现阶段的科技成果,才能成功达到点亮整个宇宙的程度。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大。现阶段,人类科技发展其实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发展了几千年的宗教和神学。直到近现代,才确立了“以逐渐逼近真实”的数学思想为指导,可证伪的方式来不断的迭代发展自身的进步方法。
在这大量的时间内,像对于占星学这种科技的研究,就属于走上歪路对后续发展贡献很小的学科。
当然,我们的优势也在于全套科技!什么种类的都有点!就算科技覆盖最稀薄的大尺度,也有广义相对论这种好歹是比较近似的理论可以勉强研究。
只是,需要补充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必须把宇宙科技之蛇彻底点亮!”
“我打断一下。”徐亮道,“点亮全套科技树,对我们而言有什么具体好处?”
端晴:“具体好处非常多,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