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朝鲜的天才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护屋。
面对朝鲜海峡的方向,丰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赌注。
十五万名日军士兵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出发,向着同一个目标挺进——为了同一个人的野心。
事实证明,这次行动的运输成本并不太高,因为在半年之后,一个可怕的对手将出现在对岸,为他们节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赌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军由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构成,总计十五万人,分为九军,由九个极有特点的人指挥,如下: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
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
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
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
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
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
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
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之所以列出这帮鬼子的姓名和军队人数,是因为其中大有奥妙。
以上九位鬼子军官的名字,中国人看了可能毫无感觉,但在日本国内,这帮人可谓是如雷贯耳,大有来头。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说明不是一般人了。因为在日本,姓名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小孩生出来起个大郎、二郎之类的诨名(类似于阿猫阿狗),就这么凑合一辈子。
一直到后来明治维新,天皇感觉手下这一大帮子无名之辈实在有损形象,便下令百姓申报姓名,姓名才开始全面普及。
而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来历的,事实上,他们都是日本国内所谓的“名将”。
其中,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的亲信,在九人之中,此人有一定文化,军事素养也较高。
而且他十分特别,虽说是个鬼子,却很有新潮意识,既不信佛教,也不信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却是个基督徒。每星期做礼拜,人家念阿弥陀佛,他说上帝保佑。
第二军军长加藤清正,和第五军军长福岛正则是铁杆兄弟。他们就是之前提到的“贱岳七本枪”成员,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这两个人在日本国内被誉为盖世名将,在战国时期立下了显赫战功,以勇猛善战著称,而且这两个人都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对其十分忠心,但文化程度偏低,基本属于半文盲状态。
第三军军长黑田长政,在日本被称为“兵法大家”,据说精通兵法。他的父亲叫黑田官兵卫,是丰臣秀吉的两大军师之一,号称日本智谋第一。
第六军军长小早川隆景,和第七军军长毛利辉元是亲戚关系。具体说来,小早川隆景是毛利辉元的叔叔,为了混家产,改了名字当了人家的养子,这也可以理解,那年头在日本,名字不值钱,一年改个十次八次的人也有。
这位小早川隆景,在日本也是个大名人,据说智商极高,和丰臣秀吉有一拼。
最后一个拉出去评论的,是第四军军长岛津义弘。
之所以最后提到这个人,是因为他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特殊在哪里,很快你就会知道。
其余的几位就不提了,因为他们也就露这一次面,之后毫无出场机会,基本属于废物类型。虽然他们在日本国内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实证明,废物就算吹一千遍,也还是废物。
而我提到的这几位,更是传奇级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几乎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形象代言人,至于战场上的实际效果嘛……
但必须承认,这几位日本国内的战争精英到了朝鲜,确实表现出了精英的素质。
五月二十二日,日军先锋第一军小西行长发起进攻,仅用两个小时即攻破釜山,一路势如破竹,击破各路朝鲜军队,仅半月之后就打到了首尔。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随即跟进,一路打到了平壤,把朝鲜国王赶到了鸭绿江边。
之所以写得如此简略,不是我偷懒,真的是没办法。翻阅中日韩三国史料,实在找不到几条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记录,基本上是一边倒,朝鲜军不断地跑,日本军不断地追,甚至日军不追,朝鲜军也跑了,首尔不守,平壤也不守,要树立正面形象,那是相当的难。
但后来的事实充分说明,不是日军太坚强,只是朝军太软弱,建国二百多年,土匪都没怎么打过,除了自己折腾自己,搞点政治斗争,估计也就差不离了。
而日军将领们的威名也就此树立起来,在无数日本史料,如《日本外史》、日军参谋本部所编的《日本战史》等一系列记载中,日本将领们有如天神下凡,似乎谈笑风生之间,就运筹帷幄,破敌千里。
特别是第二军的军长加藤清正,此人极其残忍,战场对垒不知所谓,未见有何高明,却十分喜爱杀害平民,屠城放火。史料上说他是威名远播,战绩丰厚,还取了个外号“虎加藤”,如此之精神,可谓无耻。
当然,根据其一条路走到黑的性格,这种无耻精神绝不会丢。那两位在南京大屠杀里,拿着武士刀、比赛杀害手无寸铁平民的小军官,被日本国内称为“百人斩”的英雄、武士道精神的典范,还曾回到日本(战后又被拉回中国毙了),给小学生宣讲“光辉事迹”,受到热烈欢迎,如此“光荣传统”,可见一斑。
所谓建威朝鲜,不过是欺负弱小;所谓战功显赫,不过是屠杀百姓。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只有四个字——欺软怕硬。
四个月后,当那个强敌出现之时,一切的光环都将卸去,一切的伪装都将暴... -->>
朝鲜的天才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护屋。
面对朝鲜海峡的方向,丰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赌注。
十五万名日军士兵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出发,向着同一个目标挺进——为了同一个人的野心。
事实证明,这次行动的运输成本并不太高,因为在半年之后,一个可怕的对手将出现在对岸,为他们节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赌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军由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构成,总计十五万人,分为九军,由九个极有特点的人指挥,如下: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
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
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
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
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
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
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
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之所以列出这帮鬼子的姓名和军队人数,是因为其中大有奥妙。
以上九位鬼子军官的名字,中国人看了可能毫无感觉,但在日本国内,这帮人可谓是如雷贯耳,大有来头。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说明不是一般人了。因为在日本,姓名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小孩生出来起个大郎、二郎之类的诨名(类似于阿猫阿狗),就这么凑合一辈子。
一直到后来明治维新,天皇感觉手下这一大帮子无名之辈实在有损形象,便下令百姓申报姓名,姓名才开始全面普及。
而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来历的,事实上,他们都是日本国内所谓的“名将”。
其中,第一军军长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的亲信,在九人之中,此人有一定文化,军事素养也较高。
而且他十分特别,虽说是个鬼子,却很有新潮意识,既不信佛教,也不信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却是个基督徒。每星期做礼拜,人家念阿弥陀佛,他说上帝保佑。
第二军军长加藤清正,和第五军军长福岛正则是铁杆兄弟。他们就是之前提到的“贱岳七本枪”成员,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
这两个人在日本国内被誉为盖世名将,在战国时期立下了显赫战功,以勇猛善战著称,而且这两个人都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对其十分忠心,但文化程度偏低,基本属于半文盲状态。
第三军军长黑田长政,在日本被称为“兵法大家”,据说精通兵法。他的父亲叫黑田官兵卫,是丰臣秀吉的两大军师之一,号称日本智谋第一。
第六军军长小早川隆景,和第七军军长毛利辉元是亲戚关系。具体说来,小早川隆景是毛利辉元的叔叔,为了混家产,改了名字当了人家的养子,这也可以理解,那年头在日本,名字不值钱,一年改个十次八次的人也有。
这位小早川隆景,在日本也是个大名人,据说智商极高,和丰臣秀吉有一拼。
最后一个拉出去评论的,是第四军军长岛津义弘。
之所以最后提到这个人,是因为他是个十分特殊的人物,特殊在哪里,很快你就会知道。
其余的几位就不提了,因为他们也就露这一次面,之后毫无出场机会,基本属于废物类型。虽然他们在日本国内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实证明,废物就算吹一千遍,也还是废物。
而我提到的这几位,更是传奇级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几乎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形象代言人,至于战场上的实际效果嘛……
但必须承认,这几位日本国内的战争精英到了朝鲜,确实表现出了精英的素质。
五月二十二日,日军先锋第一军小西行长发起进攻,仅用两个小时即攻破釜山,一路势如破竹,击破各路朝鲜军队,仅半月之后就打到了首尔。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随即跟进,一路打到了平壤,把朝鲜国王赶到了鸭绿江边。
之所以写得如此简略,不是我偷懒,真的是没办法。翻阅中日韩三国史料,实在找不到几条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记录,基本上是一边倒,朝鲜军不断地跑,日本军不断地追,甚至日军不追,朝鲜军也跑了,首尔不守,平壤也不守,要树立正面形象,那是相当的难。
但后来的事实充分说明,不是日军太坚强,只是朝军太软弱,建国二百多年,土匪都没怎么打过,除了自己折腾自己,搞点政治斗争,估计也就差不离了。
而日军将领们的威名也就此树立起来,在无数日本史料,如《日本外史》、日军参谋本部所编的《日本战史》等一系列记载中,日本将领们有如天神下凡,似乎谈笑风生之间,就运筹帷幄,破敌千里。
特别是第二军的军长加藤清正,此人极其残忍,战场对垒不知所谓,未见有何高明,却十分喜爱杀害平民,屠城放火。史料上说他是威名远播,战绩丰厚,还取了个外号“虎加藤”,如此之精神,可谓无耻。
当然,根据其一条路走到黑的性格,这种无耻精神绝不会丢。那两位在南京大屠杀里,拿着武士刀、比赛杀害手无寸铁平民的小军官,被日本国内称为“百人斩”的英雄、武士道精神的典范,还曾回到日本(战后又被拉回中国毙了),给小学生宣讲“光辉事迹”,受到热烈欢迎,如此“光荣传统”,可见一斑。
所谓建威朝鲜,不过是欺负弱小;所谓战功显赫,不过是屠杀百姓。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只有四个字——欺软怕硬。
四个月后,当那个强敌出现之时,一切的光环都将卸去,一切的伪装都将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