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唐朝败家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的例子,倘若让刺史家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百姓们遭殃国家也因此受到损失。
如果想取消他的袭职,则其先人功劳尚在;如欲保留袭封事,则他的罪恶已昭彰于世。与其毒害芸芸众生,毋宁割舍皇恩于已经死去的一个大臣,是很明显的道理!
就差直接明说——皇帝你难道不明白?没犯傻吧?
然后话锋一转,温言称:皇帝你爱护有功之臣让人感动,但这样做不好,到时候也会让自己为难的,所以这么做不合适啊!
总之,与长孙无忌的说辞大同小异。
并且恳请皇帝慎重,可对勋贵之家多些恩赏,从其子孙中遴选优秀人才,量才而用,方不失为上策。
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然奏疏呈上,李二陛下不以为然,在这件事上似乎铁了心,不管你们说什么,一句话——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李二是刚愎自用的人吗?
谢逸这样问自己,答案不能是绝对的是或否,有些时候确实是这样。但凡是人,总有任性的时候,哪怕是君主帝王也不例外。
不过眼前这件事,谢逸觉得很古怪,不应该啊,李二只要脑袋没有被门挤,不会有这样的举措。
华夏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和君权集中才是,隋唐的三省六部不就是这样嘛,宰相众多,也就不会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柄重臣,以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如今突然搞出刺史世袭制度,这不等于是搞分封嘛!
汉朝的七国之乱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傻乎乎地开起历史倒车?
何况史书记载明确,唐朝并未实行过此种制度,至少太宗时没有。至于后来的节度使,那是玄宗实行募兵制以后的问题。
李二犯这样的糊涂,实在不应该,没道理,谢逸觉得其中有猫腻。
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不大清楚。
自己官居弘文馆学士,职责中便有参议礼制沿革这一条,这件事要不要也上疏说一说呢?
思考再三,谢逸决定还是算了。于志宁、魏征和马周这些人的分量已经足够了,自己就不必凑热闹了。
最重要的是,名满天下的谢学士压根不会写奏疏!
看到从弘文馆抄回来的马周奏疏,谢逸连声感慨,古代人经史子集,之乎者也真不是白读的。
看看马周的奏疏写的多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言辞更是切中要点,字里行间偶尔还不忘拍上一记马屁,而且文辞通顺,语句优美。
据弘文馆的人说,这是大唐奏疏的标准文体,自己却偏偏写不来,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混呢?
真是伤脑筋!
幕僚,淮阳县伯府必须尽快招募几个玩笔杆的幕僚,此事刻不容缓。
……
淮阳县伯府的招聘告示还没贴出去,朝堂上的关于刺史世袭制的争论尚未停止。
所有人精神仍旧紧张,内容尚未消化之时,谁也没想到,朝堂上又是一声惊雷响起。
申国公、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氏族志》,书成,呈皇帝御览。
……(未完待续)
ps:第二章!
子的例子,倘若让刺史家未成年的儿子承袭父职,万一骄横愚钝,百姓们遭殃国家也因此受到损失。
如果想取消他的袭职,则其先人功劳尚在;如欲保留袭封事,则他的罪恶已昭彰于世。与其毒害芸芸众生,毋宁割舍皇恩于已经死去的一个大臣,是很明显的道理!
就差直接明说——皇帝你难道不明白?没犯傻吧?
然后话锋一转,温言称:皇帝你爱护有功之臣让人感动,但这样做不好,到时候也会让自己为难的,所以这么做不合适啊!
总之,与长孙无忌的说辞大同小异。
并且恳请皇帝慎重,可对勋贵之家多些恩赏,从其子孙中遴选优秀人才,量才而用,方不失为上策。
言辞恳切,有理有据。
然奏疏呈上,李二陛下不以为然,在这件事上似乎铁了心,不管你们说什么,一句话——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李二是刚愎自用的人吗?
谢逸这样问自己,答案不能是绝对的是或否,有些时候确实是这样。但凡是人,总有任性的时候,哪怕是君主帝王也不例外。
不过眼前这件事,谢逸觉得很古怪,不应该啊,李二只要脑袋没有被门挤,不会有这样的举措。
华夏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和君权集中才是,隋唐的三省六部不就是这样嘛,宰相众多,也就不会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柄重臣,以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如今突然搞出刺史世袭制度,这不等于是搞分封嘛!
汉朝的七国之乱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傻乎乎地开起历史倒车?
何况史书记载明确,唐朝并未实行过此种制度,至少太宗时没有。至于后来的节度使,那是玄宗实行募兵制以后的问题。
李二犯这样的糊涂,实在不应该,没道理,谢逸觉得其中有猫腻。
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不大清楚。
自己官居弘文馆学士,职责中便有参议礼制沿革这一条,这件事要不要也上疏说一说呢?
思考再三,谢逸决定还是算了。于志宁、魏征和马周这些人的分量已经足够了,自己就不必凑热闹了。
最重要的是,名满天下的谢学士压根不会写奏疏!
看到从弘文馆抄回来的马周奏疏,谢逸连声感慨,古代人经史子集,之乎者也真不是白读的。
看看马周的奏疏写的多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言辞更是切中要点,字里行间偶尔还不忘拍上一记马屁,而且文辞通顺,语句优美。
据弘文馆的人说,这是大唐奏疏的标准文体,自己却偏偏写不来,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混呢?
真是伤脑筋!
幕僚,淮阳县伯府必须尽快招募几个玩笔杆的幕僚,此事刻不容缓。
……
淮阳县伯府的招聘告示还没贴出去,朝堂上的关于刺史世袭制的争论尚未停止。
所有人精神仍旧紧张,内容尚未消化之时,谁也没想到,朝堂上又是一声惊雷响起。
申国公、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氏族志》,书成,呈皇帝御览。
……(未完待续)
ps: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