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qg22.com,诱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15年9月16日
凶杀案会议安排在晚上八点半,此时距离法医推定的周锐遇害时间,过去了将近二十四小时。
八点时,会议室里还只有萧郁一个人,桌上放着厚厚的文件资料和她的笔记本电脑。新调任来的主管领导对饭食气味异常敏感,明令要求在会议室里不能吃东西。萧郁几个同事就躲在会议室门口,把从街边小摊上买的鸡蛋灌饼三五口吞进去,冲一口矿泉水。
一连十几个小时,她还一口水都没喝过,她珍惜这次机会。
从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辞职,通过社招来这里将近半年,这是她以专业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凶杀案会议。
她庆幸队长曾勇在案发时,第一时间给她打了电话。上午,她和曾勇一起出现场。她记得屋内的景象:一座一居室的老旧房子,客厅里,两个带玻璃的棕红色书柜呈折角的方式放置,正对着她的书架上有很多厚厚的大部头书籍,有词典、编辑手册一类的工具书,也有一些英文原版名着。
屋子里血腥的气味和房间里的霉味交织在一起。白墙上、桌子上、地面上到处是死者周锐的血迹。
“死者被凶手从腹部连捅数刀,不过,几刀都不是致命伤。死者最后是被一条尼龙绳子勒住,死于机械性窒息。”曾勇跟她解释法医的结论,“这些是背景,你了解一下,叫你来,是因为现场有一封自杀遗书,我要你鉴定一下遗书真伪。”
通过资料,萧郁了解到死者叫周锐,他在遗书上说自己抑郁症多年,熬不过去了,所以自杀。可是这摆明了的凶案现场又是怎么回事?
“是谁报的案?”
“一个外卖员。距离推算的周锐死亡时间大概十一个小时后,他隔壁的邻居点了一份早餐外卖。外卖员说,自己送完外卖,先是闻到了一股浓重的血腥气,循着气味走,看到隔壁的房门前的门垫上有血迹,就赶快报了警。”
“作案现场明明在屋内,凶手为什么会把血迹带出来?”萧郁好奇地问。
“可能凶手匆匆忙忙离开,血是他带出来的,自己都没注意。现场那么狼藉,一看就是时间紧急,来不及收拾了。”萧郁看着门口的血迹,觉得曾勇的说法的确有可能。
两人没有一直待在现场。
自杀遗书里提到了一个名字,余岚,技术科的人破解了周锐的手机,查到手机信息中,昨晚周锐也联系过余岚,两人约定在这里见面。
通过周锐的其他遗物和网上的信息搜集,他们很快了解到,周锐从芬兰回国,本来明天——也就是今天,打算参加朋友余岚的新书发布会。
曾勇和萧郁从案发现场,直奔举行发布会的文学馆,把余岚从发布会现场带到局里。一番审讯后,余岚倒是坦诚交代确实去找过周锐,却对两人究竟谈了些什么避而不谈。
拿到“周锐”的自杀遗书文本后,她不吃不喝研究了整整一个晚上,针对那几百字的遗书,写了整整四页纸的报告,并搜集了网络上与周锐相关的资料,将他与余岚何时开始产生的交集作出了归纳整理。
八点半一到,会议室里,坐满了同事。
曾勇负责主持今天的会议。他首先就案发现场的情况先作了简要的交代:凶手死于尼龙绳子勒紧脖子后造成的机械性窒息,但死前曾经腹部身中七刀;案发现场的尼龙绳子不在了,但捅伤周锐的刀具就放在他的桌上,刀上有余岚和周锐的指纹;余岚曾经在推算的周锐死亡时间前半个小时内进入过案发现场,在对她的审讯中她也承认了这一点。案发的小区是个老区,没有监控,现场也没有目击者。
目前,余岚是这个案子的第一嫌疑人。
随后,曾勇又将遗书的部分单独提出来。
这个案子最奇怪的是,死者的桌上留有一封给他的朋友余岚的遗书,这封遗书经过技术科的笔迹鉴定人员核查,基本能够确定就是死者的笔迹,且遗书中他还明确承认自己因抑郁要自杀。
曾勇随后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曾勇的得力干将雷子第一个站起来说:“首先,我倒觉得余岚并非行凶者,以她的身体素质条件,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杀掉死者的,除非是周锐自愿被他捅死,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死者这次回国,本来就是要参加余岚的新书发布会的。我倾向于认为在余岚走后,案发现场有第三者,但诡异的是,凶手表面看去,是个特别没有技术含量的人,现场被弄得乌七八糟,人被捅了很多刀也没死,最后干脆用尼龙绳子勒住,可是案发现场却没发现凶手的任何毛发、衣服纤维或指纹。一个表面上在案发现场看起来这么粗疏的人,为什么在现场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雷子,遗书的问题你怎么理解的?”曾勇问。
“我听从现场回来的同事说,这遗书就放在书桌上显而易见的位置,显然,我觉得凶手是知道遗书存在的。问题是遗书什么时候写的呢?我觉得……”显然,雷子对接下来要说的话并没有底气,“这个人可能正赶上要自杀,凶手在杀了他之后才发现了这封遗书,可能凶手觉得,这封遗书对我们办案会造成干扰,所以也就没去管?”
“雷子,照你的说法,他是不是特别瞧不起我们警察啊?留下了这么狼狈的作案现场,然后觉得警察还会将遗书当回事,会觉得这自杀遗书能干扰我们?”同事双成听完雷子的这句推论,调侃起来,随后,他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遗书的事情,待会我想听听萧郁的看法,毕竟人家是专家嘛。我想提出两点,这个案子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极高,第一,门锁没有被破快痕迹,凶手非常顺利地进入死者房间,可见此人多半与死者认识,并且死者预期中凶手对他应该不会造成人身威胁;第二,我倾向于认为,凶手行凶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希望有人能及时发现死者,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是接下来我们要侦查的重要方面。至于余岚,审讯记录上她虽然很镇定,表现得对什么都一无所知,但这个人也要仔细查。她有可能是主谋,也有可能是协同杀人者。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也要对她跟踪监视。”
随后,又有几个在现场侦查的警察做了简单的报告,曾勇让萧郁谈一谈对周锐的自杀遗书的看法。萧郁将电脑连接在投影仪上,屏幕上显示出周锐的“自杀遗书”:
我不知道会是谁、在什么时候看到这封遗书,请容我在这里对看到的人道声谢谢。
我叫周锐,今年四十一岁,曾经是一名出版人。五年前,我离开中国,定居在了芬兰城市赫尔辛基。此刻是我回国第一天晚上,我是来参加我曾经的一位作者——当然,也是我的好朋友余岚——的新书发布会的。
十一年前,我们在清远相识,此后... -->>
2015年9月16日
凶杀案会议安排在晚上八点半,此时距离法医推定的周锐遇害时间,过去了将近二十四小时。
八点时,会议室里还只有萧郁一个人,桌上放着厚厚的文件资料和她的笔记本电脑。新调任来的主管领导对饭食气味异常敏感,明令要求在会议室里不能吃东西。萧郁几个同事就躲在会议室门口,把从街边小摊上买的鸡蛋灌饼三五口吞进去,冲一口矿泉水。
一连十几个小时,她还一口水都没喝过,她珍惜这次机会。
从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辞职,通过社招来这里将近半年,这是她以专业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凶杀案会议。
她庆幸队长曾勇在案发时,第一时间给她打了电话。上午,她和曾勇一起出现场。她记得屋内的景象:一座一居室的老旧房子,客厅里,两个带玻璃的棕红色书柜呈折角的方式放置,正对着她的书架上有很多厚厚的大部头书籍,有词典、编辑手册一类的工具书,也有一些英文原版名着。
屋子里血腥的气味和房间里的霉味交织在一起。白墙上、桌子上、地面上到处是死者周锐的血迹。
“死者被凶手从腹部连捅数刀,不过,几刀都不是致命伤。死者最后是被一条尼龙绳子勒住,死于机械性窒息。”曾勇跟她解释法医的结论,“这些是背景,你了解一下,叫你来,是因为现场有一封自杀遗书,我要你鉴定一下遗书真伪。”
通过资料,萧郁了解到死者叫周锐,他在遗书上说自己抑郁症多年,熬不过去了,所以自杀。可是这摆明了的凶案现场又是怎么回事?
“是谁报的案?”
“一个外卖员。距离推算的周锐死亡时间大概十一个小时后,他隔壁的邻居点了一份早餐外卖。外卖员说,自己送完外卖,先是闻到了一股浓重的血腥气,循着气味走,看到隔壁的房门前的门垫上有血迹,就赶快报了警。”
“作案现场明明在屋内,凶手为什么会把血迹带出来?”萧郁好奇地问。
“可能凶手匆匆忙忙离开,血是他带出来的,自己都没注意。现场那么狼藉,一看就是时间紧急,来不及收拾了。”萧郁看着门口的血迹,觉得曾勇的说法的确有可能。
两人没有一直待在现场。
自杀遗书里提到了一个名字,余岚,技术科的人破解了周锐的手机,查到手机信息中,昨晚周锐也联系过余岚,两人约定在这里见面。
通过周锐的其他遗物和网上的信息搜集,他们很快了解到,周锐从芬兰回国,本来明天——也就是今天,打算参加朋友余岚的新书发布会。
曾勇和萧郁从案发现场,直奔举行发布会的文学馆,把余岚从发布会现场带到局里。一番审讯后,余岚倒是坦诚交代确实去找过周锐,却对两人究竟谈了些什么避而不谈。
拿到“周锐”的自杀遗书文本后,她不吃不喝研究了整整一个晚上,针对那几百字的遗书,写了整整四页纸的报告,并搜集了网络上与周锐相关的资料,将他与余岚何时开始产生的交集作出了归纳整理。
八点半一到,会议室里,坐满了同事。
曾勇负责主持今天的会议。他首先就案发现场的情况先作了简要的交代:凶手死于尼龙绳子勒紧脖子后造成的机械性窒息,但死前曾经腹部身中七刀;案发现场的尼龙绳子不在了,但捅伤周锐的刀具就放在他的桌上,刀上有余岚和周锐的指纹;余岚曾经在推算的周锐死亡时间前半个小时内进入过案发现场,在对她的审讯中她也承认了这一点。案发的小区是个老区,没有监控,现场也没有目击者。
目前,余岚是这个案子的第一嫌疑人。
随后,曾勇又将遗书的部分单独提出来。
这个案子最奇怪的是,死者的桌上留有一封给他的朋友余岚的遗书,这封遗书经过技术科的笔迹鉴定人员核查,基本能够确定就是死者的笔迹,且遗书中他还明确承认自己因抑郁要自杀。
曾勇随后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曾勇的得力干将雷子第一个站起来说:“首先,我倒觉得余岚并非行凶者,以她的身体素质条件,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杀掉死者的,除非是周锐自愿被他捅死,但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死者这次回国,本来就是要参加余岚的新书发布会的。我倾向于认为在余岚走后,案发现场有第三者,但诡异的是,凶手表面看去,是个特别没有技术含量的人,现场被弄得乌七八糟,人被捅了很多刀也没死,最后干脆用尼龙绳子勒住,可是案发现场却没发现凶手的任何毛发、衣服纤维或指纹。一个表面上在案发现场看起来这么粗疏的人,为什么在现场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雷子,遗书的问题你怎么理解的?”曾勇问。
“我听从现场回来的同事说,这遗书就放在书桌上显而易见的位置,显然,我觉得凶手是知道遗书存在的。问题是遗书什么时候写的呢?我觉得……”显然,雷子对接下来要说的话并没有底气,“这个人可能正赶上要自杀,凶手在杀了他之后才发现了这封遗书,可能凶手觉得,这封遗书对我们办案会造成干扰,所以也就没去管?”
“雷子,照你的说法,他是不是特别瞧不起我们警察啊?留下了这么狼狈的作案现场,然后觉得警察还会将遗书当回事,会觉得这自杀遗书能干扰我们?”同事双成听完雷子的这句推论,调侃起来,随后,他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遗书的事情,待会我想听听萧郁的看法,毕竟人家是专家嘛。我想提出两点,这个案子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极高,第一,门锁没有被破快痕迹,凶手非常顺利地进入死者房间,可见此人多半与死者认识,并且死者预期中凶手对他应该不会造成人身威胁;第二,我倾向于认为,凶手行凶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希望有人能及时发现死者,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是接下来我们要侦查的重要方面。至于余岚,审讯记录上她虽然很镇定,表现得对什么都一无所知,但这个人也要仔细查。她有可能是主谋,也有可能是协同杀人者。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也要对她跟踪监视。”
随后,又有几个在现场侦查的警察做了简单的报告,曾勇让萧郁谈一谈对周锐的自杀遗书的看法。萧郁将电脑连接在投影仪上,屏幕上显示出周锐的“自杀遗书”:
我不知道会是谁、在什么时候看到这封遗书,请容我在这里对看到的人道声谢谢。
我叫周锐,今年四十一岁,曾经是一名出版人。五年前,我离开中国,定居在了芬兰城市赫尔辛基。此刻是我回国第一天晚上,我是来参加我曾经的一位作者——当然,也是我的好朋友余岚——的新书发布会的。
十一年前,我们在清远相识,此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