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天龙配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精心观察天地万物,他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构思,在充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忠实于事物形态本质的大批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p>
自从有了象形文字之后,人们在记录事物和表达思想的时候也就方便多了。因此,对于刚刚完成的这件了不起的大事,黄帝和仓颉自然都十分高兴。/p>
这天,黄帝对仓颉道:“仓颉,既然你已造好了文字,就不能将它烂在肚里,你应该让更多的人都学会它。这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 /p>
仓颉道:“黄帝,不光你这样认为,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如果这些文字只装在我自己的脑袋里,大家却都不认识它,那也就没用了。这样的话,你不着急我还着急呢。因此,我就想在咱们宫中开办一个学习班,先让所有的大臣们都学会这些已造好的文字。这样,大臣们才好运用这些文字来为广大民众服务呀。”/p>
“仓颉,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吧,黄帝我会全力支持你的。”/p>
于是,仓颉的学习班开课了,他的学员可多了。先有黄帝,嫘祖,黄帝的孩子们,仓颉的家眷们。还有力牧、风后、常先、大鸿、离娄等等大臣也都参加了。这样一来,几乎黄帝所有的大臣和家眷子女们都来了。/p>
这天一早,王宫外边的一块大场地上,早早就站满了人。只见仓颉拿着一条光滑的大杆子站在人群中间,他将杆子在地上划了一个大圆圈,又在中间点了一个点。/p>
仓颉看看大家,然后道:“大家看,这个圆圈圈中间加一点就是个‘日’字。”/p>
“不对!不对!我们看到的日头可没有这么大,它只有这么小丁点。”/p>
“大家安静点好不好!我们画的大一点也好,小一点也罢,总之,往后你们看到这样的圆圈圈就要想到,这是一个‘日’字,大家听到了吗?”/p>
“听到了,这个圆圈圈中间加一点就是个‘日’字。”/p>
仓颉说完,见大家都默许了,他就让大家都去找一块小杆子,然后,让他们在地上反复画圆圈,画出那个“日”字的模样。大家也都乖乖地找来了杆子,在地上划了起来。/p>
“大家再看,这是个‘月’字,因为太阳和月亮长得很像,为了区别开来,我们就将这个‘月’字划成个月牙儿形状。大家看仔细了,这个‘月’字要这么写。”/p>
“哦!知道了,‘月’字是要这么写。”/p>
“大家看,这个是‘山’字,这个‘山’字是由三座山峰组成的。往后,你们如果看到这样的图画,就将它读作‘山’字。”/p>
“大家再看,这个是‘水’字,这个‘水’字是由一道一道波纹组成的。往后大家见到它,就将它读作‘水’字吧。”/p>
“各位,今天咱们就学到这里吧。咱们学了这么多,大家回去之后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增加对这些字的认识,并能牢牢将它记住。”/p>
“谢谢你,仓颉,今天你教会了我们十个字,明天咱还在这儿等着你吧?你再按时来教大家。”/p>
“黄帝,你还用跟我客气,这是应该的,这也是我心甘情愿想做的事情。往后只要是不刮风,不下雨,仓颉就每天按时到这里来教大家识字,希望你们也要按时到这里来。”/p>
“仓颉,我看你的水平不错,这一天的功夫,就勾起我们学字的兴趣来了。我们学字也像肚子里有了馋虫一样,总想赶快将你造的字快点学到肚里去呢。”/p>
“谢谢黄帝的赏识!今天,没想到黄帝能不顾帝位之尊,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样我就很感动了。今后,仓颉一定会再接再厉,尽快将大家教好,最好让咱全天下的民众都能学会识字才好。”/p>
“说得好,说得好。今天大家就散了吧,明天咱准时再来。”/p>
“谢黄帝!”/p>
想当年,仓颉曾经历过风风雨雨好几年,他走遍千山万水造了好多的字。可是,仓颉造的那些字,只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将黄帝和王宫里的大臣们都教会了。/p>
于是,仓颉就请求黄帝准许他到民间去,他要一边教导普通民众识字,一边继续造字。黄帝非常赞成这样的想法,他就批准了仓颉的请求。/p>
这天,仓颉吃罢早饭,就去民间教大家识字。这里的族长见仓颉来了,便很热情地迎接他。族长看看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让年轻人到树上将那几颗熟透的果子摘下来。/p>
那年轻人爬到树上摘了果子,见还剩最后一颗挂在枝头,他就伸手去够,可是够了半天,也没能将那枝头的果子摘下来。年轻人见实在够不着,就只好跳下树来。/p>
族长围在树下,他一直观看着年轻人伸手去够的那个动作,忽然就想起一个字来。/p>
他就问仓颉道:“仓颉,我见这年轻人在那里够来够去,就想问问你,你造的字里头有没有这个‘够’字?这个‘够’字该怎么写?”/p>
族长这一问,仓颉可傻眼了,他也没想过这个‘够’字该怎么写。/p>
仓颉就道:“族长,我还真没研究过这个字,让我先琢磨琢磨吧,琢磨好了再告诉你。”/p>
族长的一句话,可难住了仓颉。仓颉在这里教了一天的字,在这一天里,他连吃饭的时间都在琢磨这个“够”字。可无论怎么想,却怎么也琢磨不出这个字到底该怎么写。/p>
仓颉苦思冥想地想了好久,仍然想不出这抽象的‘够’字来。于是,仓颉就去请教黄帝。黄帝虽然是才思敏捷的人,可他也被这个字给难住了。/p>
仓颉这一问,黄帝也被问的头脑僵硬起来,他好像觉得脑筋都转不动了。但仓颉这一问,黄帝的兴趣也来了,他也想赶紧帮仓颉造出这个字来。/p>
于是,黄帝问仓颉道:“仓颉,你想想,你觉得这天下的事儿,有什么已使你够了,什么还使你不够呢?”/p>
仓颉答道:“黄帝,我觉得,如果让我能有饭吃,有衣穿,我就感到已满足了,也就是够了。我还觉得我们学知识的时候,学再多也学不够”。/p>
黄帝又道:“仓颉,你有没有想过?对于人来说,仅仅是食物能够饱腹,衣服能够蔽体,这只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使全天下的人不仅能够吃饱,还要能够吃好。让大家不仅能够穿暖,而且还要穿得很体面呢。/p>
仓颉,如果你感到这就够了,就说明你只是一门心思用到了造字上,并没有将其它事情全盘兼顾上啊。而我作为黄帝却是一族的领,我就总感到我们民族的事物在任何方面都不够完善,我们做的是很不够啊。”/p>
仓颉问道:“黄帝,那么,什么会使你感到够了呢?”/p>
黄帝答道:“什么使我感到够了?仓颉,你一说这话我就够了。往往大臣们在议事的时候不讲正题,他们总是罗哩罗嗦。我一听到无论谁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心里就够了,他们一句话说多了,我也就够得不行不行的。”/p>
黄帝这么一说,仓颉的脑子竟飞转动起来,他的心底也立即开了窍。他心里叨念:一个“句”字,一个“多”字。想着想着,仓颉就赶紧蹲下身子,用指头在地上划了两个形样不同的字。/p>
这两个字分别为:一个是“多”在左,“句”在右的“够”字;一个是“句”在左,“多”在右的“够”字,但是,这两个字究竟哪一个比较合适,仓颉却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了。/p>
黄帝看了看这两个字,他又反复想了想,便道:“仓颉,我看着这两个字也都在讲,咱就让它俩都同时存在吧。如果人们看了这两个‘够’字后,从此能够少说些废话,多做些事情,这也算是很值得了。”/p>
就这样,“够”字被黄帝和仓颉共同造出来了。而且,它们是两个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的字。/p>
/p>
有一天,仓颉去民间给人教字,他先教给大家:牛、马、驴、骡等几个有关家养牲畜的字。其中,有个白老人现了问题,他提出了质疑。/p>
老人问道:“仓颉,我就不明白了,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这几个字都有四条腿,而‘牛’字也有四条腿,它的四条腿去哪儿了?怎么就只剩下一条尾巴了呢... -->>
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精心观察天地万物,他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构思,在充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忠实于事物形态本质的大批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p>
自从有了象形文字之后,人们在记录事物和表达思想的时候也就方便多了。因此,对于刚刚完成的这件了不起的大事,黄帝和仓颉自然都十分高兴。/p>
这天,黄帝对仓颉道:“仓颉,既然你已造好了文字,就不能将它烂在肚里,你应该让更多的人都学会它。这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 /p>
仓颉道:“黄帝,不光你这样认为,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如果这些文字只装在我自己的脑袋里,大家却都不认识它,那也就没用了。这样的话,你不着急我还着急呢。因此,我就想在咱们宫中开办一个学习班,先让所有的大臣们都学会这些已造好的文字。这样,大臣们才好运用这些文字来为广大民众服务呀。”/p>
“仓颉,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吧,黄帝我会全力支持你的。”/p>
于是,仓颉的学习班开课了,他的学员可多了。先有黄帝,嫘祖,黄帝的孩子们,仓颉的家眷们。还有力牧、风后、常先、大鸿、离娄等等大臣也都参加了。这样一来,几乎黄帝所有的大臣和家眷子女们都来了。/p>
这天一早,王宫外边的一块大场地上,早早就站满了人。只见仓颉拿着一条光滑的大杆子站在人群中间,他将杆子在地上划了一个大圆圈,又在中间点了一个点。/p>
仓颉看看大家,然后道:“大家看,这个圆圈圈中间加一点就是个‘日’字。”/p>
“不对!不对!我们看到的日头可没有这么大,它只有这么小丁点。”/p>
“大家安静点好不好!我们画的大一点也好,小一点也罢,总之,往后你们看到这样的圆圈圈就要想到,这是一个‘日’字,大家听到了吗?”/p>
“听到了,这个圆圈圈中间加一点就是个‘日’字。”/p>
仓颉说完,见大家都默许了,他就让大家都去找一块小杆子,然后,让他们在地上反复画圆圈,画出那个“日”字的模样。大家也都乖乖地找来了杆子,在地上划了起来。/p>
“大家再看,这是个‘月’字,因为太阳和月亮长得很像,为了区别开来,我们就将这个‘月’字划成个月牙儿形状。大家看仔细了,这个‘月’字要这么写。”/p>
“哦!知道了,‘月’字是要这么写。”/p>
“大家看,这个是‘山’字,这个‘山’字是由三座山峰组成的。往后,你们如果看到这样的图画,就将它读作‘山’字。”/p>
“大家再看,这个是‘水’字,这个‘水’字是由一道一道波纹组成的。往后大家见到它,就将它读作‘水’字吧。”/p>
“各位,今天咱们就学到这里吧。咱们学了这么多,大家回去之后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增加对这些字的认识,并能牢牢将它记住。”/p>
“谢谢你,仓颉,今天你教会了我们十个字,明天咱还在这儿等着你吧?你再按时来教大家。”/p>
“黄帝,你还用跟我客气,这是应该的,这也是我心甘情愿想做的事情。往后只要是不刮风,不下雨,仓颉就每天按时到这里来教大家识字,希望你们也要按时到这里来。”/p>
“仓颉,我看你的水平不错,这一天的功夫,就勾起我们学字的兴趣来了。我们学字也像肚子里有了馋虫一样,总想赶快将你造的字快点学到肚里去呢。”/p>
“谢谢黄帝的赏识!今天,没想到黄帝能不顾帝位之尊,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样我就很感动了。今后,仓颉一定会再接再厉,尽快将大家教好,最好让咱全天下的民众都能学会识字才好。”/p>
“说得好,说得好。今天大家就散了吧,明天咱准时再来。”/p>
“谢黄帝!”/p>
想当年,仓颉曾经历过风风雨雨好几年,他走遍千山万水造了好多的字。可是,仓颉造的那些字,只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将黄帝和王宫里的大臣们都教会了。/p>
于是,仓颉就请求黄帝准许他到民间去,他要一边教导普通民众识字,一边继续造字。黄帝非常赞成这样的想法,他就批准了仓颉的请求。/p>
这天,仓颉吃罢早饭,就去民间教大家识字。这里的族长见仓颉来了,便很热情地迎接他。族长看看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让年轻人到树上将那几颗熟透的果子摘下来。/p>
那年轻人爬到树上摘了果子,见还剩最后一颗挂在枝头,他就伸手去够,可是够了半天,也没能将那枝头的果子摘下来。年轻人见实在够不着,就只好跳下树来。/p>
族长围在树下,他一直观看着年轻人伸手去够的那个动作,忽然就想起一个字来。/p>
他就问仓颉道:“仓颉,我见这年轻人在那里够来够去,就想问问你,你造的字里头有没有这个‘够’字?这个‘够’字该怎么写?”/p>
族长这一问,仓颉可傻眼了,他也没想过这个‘够’字该怎么写。/p>
仓颉就道:“族长,我还真没研究过这个字,让我先琢磨琢磨吧,琢磨好了再告诉你。”/p>
族长的一句话,可难住了仓颉。仓颉在这里教了一天的字,在这一天里,他连吃饭的时间都在琢磨这个“够”字。可无论怎么想,却怎么也琢磨不出这个字到底该怎么写。/p>
仓颉苦思冥想地想了好久,仍然想不出这抽象的‘够’字来。于是,仓颉就去请教黄帝。黄帝虽然是才思敏捷的人,可他也被这个字给难住了。/p>
仓颉这一问,黄帝也被问的头脑僵硬起来,他好像觉得脑筋都转不动了。但仓颉这一问,黄帝的兴趣也来了,他也想赶紧帮仓颉造出这个字来。/p>
于是,黄帝问仓颉道:“仓颉,你想想,你觉得这天下的事儿,有什么已使你够了,什么还使你不够呢?”/p>
仓颉答道:“黄帝,我觉得,如果让我能有饭吃,有衣穿,我就感到已满足了,也就是够了。我还觉得我们学知识的时候,学再多也学不够”。/p>
黄帝又道:“仓颉,你有没有想过?对于人来说,仅仅是食物能够饱腹,衣服能够蔽体,这只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使全天下的人不仅能够吃饱,还要能够吃好。让大家不仅能够穿暖,而且还要穿得很体面呢。/p>
仓颉,如果你感到这就够了,就说明你只是一门心思用到了造字上,并没有将其它事情全盘兼顾上啊。而我作为黄帝却是一族的领,我就总感到我们民族的事物在任何方面都不够完善,我们做的是很不够啊。”/p>
仓颉问道:“黄帝,那么,什么会使你感到够了呢?”/p>
黄帝答道:“什么使我感到够了?仓颉,你一说这话我就够了。往往大臣们在议事的时候不讲正题,他们总是罗哩罗嗦。我一听到无论谁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心里就够了,他们一句话说多了,我也就够得不行不行的。”/p>
黄帝这么一说,仓颉的脑子竟飞转动起来,他的心底也立即开了窍。他心里叨念:一个“句”字,一个“多”字。想着想着,仓颉就赶紧蹲下身子,用指头在地上划了两个形样不同的字。/p>
这两个字分别为:一个是“多”在左,“句”在右的“够”字;一个是“句”在左,“多”在右的“够”字,但是,这两个字究竟哪一个比较合适,仓颉却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了。/p>
黄帝看了看这两个字,他又反复想了想,便道:“仓颉,我看着这两个字也都在讲,咱就让它俩都同时存在吧。如果人们看了这两个‘够’字后,从此能够少说些废话,多做些事情,这也算是很值得了。”/p>
就这样,“够”字被黄帝和仓颉共同造出来了。而且,它们是两个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的字。/p>
/p>
有一天,仓颉去民间给人教字,他先教给大家:牛、马、驴、骡等几个有关家养牲畜的字。其中,有个白老人现了问题,他提出了质疑。/p>
老人问道:“仓颉,我就不明白了,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这几个字都有四条腿,而‘牛’字也有四条腿,它的四条腿去哪儿了?怎么就只剩下一条尾巴了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