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们要求宗室只能到南京任职,或者担任一些冷衙门的职务,这还是汪舜华争取来的:“都是天子手足,即便不能破格提拔,也不用百般防范。”
大家倒是真相信汪太后求贤如渴了。
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吴宽又夺得了第一,正式成为继黄观、商辂之后连中三元第三人。当然读卷的商辂有点不爽,但已经当上了建极殿大学士,况且女婿刚刚获得大捷,他心里高兴,也就不计较了。
于是就这样定了。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直隶长州人,年三十八。成、弘间,以文章德行负天下之望三十年。
榜眼刘震,字道亨,江西安福人,年四十。才学横溢,文思敏捷,下笔立就,不袭陈言。彭时本来准备推荐他做状元,李秉笑道:“彭阁老,你们江西真是出状元,这下又出了一个。”彭时一惊,他是江西人,此前罗伦、张升连续两届状元都是江西人,士林早有议论;于是转而极力推荐吴宽。商辂正在庆幸,看彭时画风突变,脑子一懵,喉咙就堵住了。
探花唐英,字士英,后复名李仁杰,年四十,福建莆田人。
可惜杨廷和没有继续传奇,名落孙山;汪舜华倒是没什么感觉,十三岁的孩子,做官还是太早了,揠苗助长,没有必要;但毕竟人才难得,让他去了翰林院。她倒是看过网上关于杨廷和是杀害武宗幕后黑手的揣测,觉得比于谦是土木之变幕后操控者靠谱不到哪去。
毕竟是神童,大家对他都很爱护。
最年少的进士就是杨一清,才十八岁;汪舜华自然听说过他的事迹——太有名了,因此特意交代选了庶吉士,不用和上辈子一样在中书舍人的任上很久。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成都府新都人。
杨廷和是明朝有名的大帅哥,杨一清的相貌也很有名——有名的丑。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镇江府丹徒人。杨一清不仅貌丑,而且丑的非常有特色。正史盖章:隐宫,貌寺人,无子,就是说有太监的可能。
潘安和左思站在一起,那视觉冲击力,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杨一清名气太大,汪舜华倒是没有以貌取人的意思,夸了几句少年有为,让他再接再厉,就转过头去说别的事了。
今年三甲进士中,还有蜀和王的庶六子友墂,历史上的庆符恭僖王。兄弟同登科甲,即便是书香门第也是难得的荣耀,何况宗室?因此,大家恭喜的时候多了几分真心,瑞王还开祠祭祖,向列祖列宗禀告这个好消息。
朝鲜行省此次产生了10位进士,不少,也不算多,看来彻底融入中原,还有一段距离。
《朝鲜志》的编撰正在抓紧进行。朝鲜王室成员被带到北京,经过李瑈李晄父子两轮屠杀,后面两班文武作乱,自然也要找王室成员出头,至少拉个旗帜,又被沐琮轮了一回,如今剩下的都是支脉很远的旁支,实在牵扯不到;当然人数也不少。留了几个才学不错、名声不错的,给了个史馆待诏的身份留在北京,余下的就只有自食其力。
很多朝鲜的书籍被带回了北京,一些名家的诗文集被公开刊刻发行,其中生六臣之首金时习的诗文受到士大夫的肯定。他的小说集《金鳌新话》中几个故事则被改编成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金时习字在李瑈篡位后,焚毁书籍,撕碎儒服,削发为僧,四处云游,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小说都是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篇篇不离鬼怪神异之事,甚至每篇小说都可以找到原型,当然也加入了不少地方特色。
老百姓乐呵呵的看故事,官方史料则交给翰林院作为参考。
但就是这些没有公开刊刻的史料,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朝鲜受中原王朝影响很深,来往又很频繁,所以有样学样;但曾经是独立的王国,所以关上门来没有太多的忌讳。
和唐太宗无关,编排他老人家是明清易代之后的事,现在朝鲜人还没这样的勇气。
是有关明宣宗。
朝鲜王朝已经灭了,汪舜华急着盖棺定论,所以马上下令编纂地方通史。
这也容易,朝鲜和明朝一样,有实录。
翰林院和朝鲜史馆的学者们其实也没当回事,面子工程嘛,过得去就行。
只是当他们翻开实录后,笑容凝固了。
朝鲜和明朝往来使者来来去去就那些人,所以交往的时候就没那么多拘束,当然朝鲜使者可能也比较八卦,听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消息,于是写进了官方史书。
诸如太宗打算纳朝鲜公主为妃之类的边角料没啥,反正当年后宫里有的是朝鲜女人;说你们那里女人装疯卖傻不愿意入宫也没啥,反正前些年宫里真不算好地方,咱们这也抢着嫁女儿;不愿意让大明公主做世子妃也没啥——这个可能想得有点多,皇帝是不会让公主和亲的,丢不起这个脸;编造太宗凌迟三千宫女的事情已经很让文官们生气了——妈的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不知道。
世祖实录尤为精彩:宣德六年十二月癸巳,朝廷遣太监尹凤出使朝鲜,公事办完就设宴款待,席间聊起了皇帝。尹凤吐槽:“帝好游戏,一旬不谒皇太后。且后宫争姤,宫人所出,潜相杀之。”
十天都不去见老妈没啥,后面一句太惊悚了,简直就是所有宫斗剧的注解。
汪舜华也吓了一跳:“还有这种事?”
后宫争宠,以至于互相残杀,这不是王朝末世,而是堪称治世的宣德年间。
巧合的是,宣德年间诞育龙种的,除了胡皇后,只有孙贵妃,并且存疑;此外,就是宫外的吴氏。
宣宗皇帝的嫔妃并不少,仅为他殉葬的,就有十人。
这么多女人,这么多年都没能生下一男半女,到底是天意,还是人力?
问题来了,宣德六年,胡皇后早已被废,又是谁该为这段历史负责?
们要求宗室只能到南京任职,或者担任一些冷衙门的职务,这还是汪舜华争取来的:“都是天子手足,即便不能破格提拔,也不用百般防范。”
大家倒是真相信汪太后求贤如渴了。
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吴宽又夺得了第一,正式成为继黄观、商辂之后连中三元第三人。当然读卷的商辂有点不爽,但已经当上了建极殿大学士,况且女婿刚刚获得大捷,他心里高兴,也就不计较了。
于是就这样定了。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直隶长州人,年三十八。成、弘间,以文章德行负天下之望三十年。
榜眼刘震,字道亨,江西安福人,年四十。才学横溢,文思敏捷,下笔立就,不袭陈言。彭时本来准备推荐他做状元,李秉笑道:“彭阁老,你们江西真是出状元,这下又出了一个。”彭时一惊,他是江西人,此前罗伦、张升连续两届状元都是江西人,士林早有议论;于是转而极力推荐吴宽。商辂正在庆幸,看彭时画风突变,脑子一懵,喉咙就堵住了。
探花唐英,字士英,后复名李仁杰,年四十,福建莆田人。
可惜杨廷和没有继续传奇,名落孙山;汪舜华倒是没什么感觉,十三岁的孩子,做官还是太早了,揠苗助长,没有必要;但毕竟人才难得,让他去了翰林院。她倒是看过网上关于杨廷和是杀害武宗幕后黑手的揣测,觉得比于谦是土木之变幕后操控者靠谱不到哪去。
毕竟是神童,大家对他都很爱护。
最年少的进士就是杨一清,才十八岁;汪舜华自然听说过他的事迹——太有名了,因此特意交代选了庶吉士,不用和上辈子一样在中书舍人的任上很久。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成都府新都人。
杨廷和是明朝有名的大帅哥,杨一清的相貌也很有名——有名的丑。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镇江府丹徒人。杨一清不仅貌丑,而且丑的非常有特色。正史盖章:隐宫,貌寺人,无子,就是说有太监的可能。
潘安和左思站在一起,那视觉冲击力,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杨一清名气太大,汪舜华倒是没有以貌取人的意思,夸了几句少年有为,让他再接再厉,就转过头去说别的事了。
今年三甲进士中,还有蜀和王的庶六子友墂,历史上的庆符恭僖王。兄弟同登科甲,即便是书香门第也是难得的荣耀,何况宗室?因此,大家恭喜的时候多了几分真心,瑞王还开祠祭祖,向列祖列宗禀告这个好消息。
朝鲜行省此次产生了10位进士,不少,也不算多,看来彻底融入中原,还有一段距离。
《朝鲜志》的编撰正在抓紧进行。朝鲜王室成员被带到北京,经过李瑈李晄父子两轮屠杀,后面两班文武作乱,自然也要找王室成员出头,至少拉个旗帜,又被沐琮轮了一回,如今剩下的都是支脉很远的旁支,实在牵扯不到;当然人数也不少。留了几个才学不错、名声不错的,给了个史馆待诏的身份留在北京,余下的就只有自食其力。
很多朝鲜的书籍被带回了北京,一些名家的诗文集被公开刊刻发行,其中生六臣之首金时习的诗文受到士大夫的肯定。他的小说集《金鳌新话》中几个故事则被改编成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金时习字在李瑈篡位后,焚毁书籍,撕碎儒服,削发为僧,四处云游,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小说都是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篇篇不离鬼怪神异之事,甚至每篇小说都可以找到原型,当然也加入了不少地方特色。
老百姓乐呵呵的看故事,官方史料则交给翰林院作为参考。
但就是这些没有公开刊刻的史料,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朝鲜受中原王朝影响很深,来往又很频繁,所以有样学样;但曾经是独立的王国,所以关上门来没有太多的忌讳。
和唐太宗无关,编排他老人家是明清易代之后的事,现在朝鲜人还没这样的勇气。
是有关明宣宗。
朝鲜王朝已经灭了,汪舜华急着盖棺定论,所以马上下令编纂地方通史。
这也容易,朝鲜和明朝一样,有实录。
翰林院和朝鲜史馆的学者们其实也没当回事,面子工程嘛,过得去就行。
只是当他们翻开实录后,笑容凝固了。
朝鲜和明朝往来使者来来去去就那些人,所以交往的时候就没那么多拘束,当然朝鲜使者可能也比较八卦,听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消息,于是写进了官方史书。
诸如太宗打算纳朝鲜公主为妃之类的边角料没啥,反正当年后宫里有的是朝鲜女人;说你们那里女人装疯卖傻不愿意入宫也没啥,反正前些年宫里真不算好地方,咱们这也抢着嫁女儿;不愿意让大明公主做世子妃也没啥——这个可能想得有点多,皇帝是不会让公主和亲的,丢不起这个脸;编造太宗凌迟三千宫女的事情已经很让文官们生气了——妈的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不知道。
世祖实录尤为精彩:宣德六年十二月癸巳,朝廷遣太监尹凤出使朝鲜,公事办完就设宴款待,席间聊起了皇帝。尹凤吐槽:“帝好游戏,一旬不谒皇太后。且后宫争姤,宫人所出,潜相杀之。”
十天都不去见老妈没啥,后面一句太惊悚了,简直就是所有宫斗剧的注解。
汪舜华也吓了一跳:“还有这种事?”
后宫争宠,以至于互相残杀,这不是王朝末世,而是堪称治世的宣德年间。
巧合的是,宣德年间诞育龙种的,除了胡皇后,只有孙贵妃,并且存疑;此外,就是宫外的吴氏。
宣宗皇帝的嫔妃并不少,仅为他殉葬的,就有十人。
这么多女人,这么多年都没能生下一男半女,到底是天意,还是人力?
问题来了,宣德六年,胡皇后早已被废,又是谁该为这段历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