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导,要说没有成果,那绝对是假的。
现在,不能说科学迎来了春天,至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些可能在几十上百年后制造出来的东西,提前面世了。
建极五年冬,浙江布政使的幕僚吴敬呈上了丈量步车,作为一项重大发明,受到了三十两银子的奖励,并授了科学院的七级研究员,享受正七品待遇;同时因为这东西丈量土地的时候用得着,于是另外给银百两,买断了专利;随后依据其个人意愿和他的经历,到户部工作,此后因为办差有功一路青云直上,甚得太后倚重,甚至承担了为宗室编撰教材的重大职责。
次年,苏州知府呈上了年轻农民李良发明的一种农用器械,其实就是对犁进行了改良。他原本是个佃户,跟着父母终日劳作衣食不周。土地清理以后,负担大为减轻,也就有心思琢磨起来。
犁头是农民耕田的基本工具,从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到直辕犁、曲辕犁,材质在变化,形制也在变化,但是不大。
明朝的耕犁基本沿用了曲辕犁的结构。李良改用铁辕,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使犁身结构简化而又不影响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坚固耐用,既延长了使用时间,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男耕女织。汪舜华从王妃到皇后到太后,亲蚕主持了不少,但田地是真的没下过,也就不了解目前农用器械到底有哪些——了解也没多少用,后代那些农用器械她也做不了,于是把这个东西交给了户部,同时让人仿造了一些,交给皇庄,准备明年春耕的时候看看效果。
建极改元后,皇帝年幼,亲耕都是于谦主持的。他很高兴的跟太后奏告,效果非常好;接着皇庄和户部以及顺天府相继回报,效果不错,比此前提高了近四成。
汪舜华很高兴,赏银三十两,授七级研究员;当然还是用百两银子买断。
不仅李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愈发用心钻研起来;其他人也发现了这个财路——原来真的靠进献这些东西还能升官发财?
李良有感于犁笨重、犁嘴宽、奶壁短、拖底深、犁田不平,不便搬运,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佃户深入交流,又跟着木工学习,用三年时间对犁进行进一步改良。改进后的犁设计合理,操作轻便,效率超高,不易损坏,适应性广,特别适合犁草籽田,深受农户欢迎。
与此同时,李良还对耧车进行了改良。耧车起源于西汉赵过作耧,经过历代发展改进。此番改进的耧车配合改良犁使用,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一牛拉五个犁铧,一人操纵,布种于耧车,一天内可播种四五十亩地,是原来的两倍。
汪舜华得报,大是惊喜。她亲自带着百官前往郊外观看新的耕田方式。虽然看惯了机器播种收割的场景,眼前的还是太原始了些;但已经是农耕时代的极致,群臣都是赞叹不已。
汪舜华下旨在军屯推广,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李良连跳三级,升为正五品三级研究员,专利费则高达千两。
直到此时,大家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太后说的“有益于国计民生”,并不是一句虚话。
李良的成功吸引了无数能工巧匠争相效仿。
杭州砻匠瞿杰,祖上是个巧匠,在元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传动磨面的设备。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败落,做不出这样大型的机械,但他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对竹砻进行了改进。
砻这种东西也是自古就有,是辗米机发明前的大米加工机械。经过瞿杰的改进,操作时用一曲尺形木拐穿贯竹砻手,用力推动上部转动,每天可破谷200公斤。
汪舜华虽然上辈子祖宗十八代都是农民,但记事的时候,农村加工米已经基本全机械化了;此时按照瞿杰的指点,也尝试了一把,觉得很是辛苦,不过户部很满意,说效率提高了不少,也就赏了。
瞿杰提出:“臣想恢复祖上机械传动磨面的设备。”
汪舜华没想到居然元朝就有这样自动化的装备,当即很爽快的同意了。
不怪汪舜华对瞿杰的设备不感兴趣,因为稍早之前,周王的九弟朱子墟按照典籍的记载,复原了元代水砻。
导,要说没有成果,那绝对是假的。
现在,不能说科学迎来了春天,至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些可能在几十上百年后制造出来的东西,提前面世了。
建极五年冬,浙江布政使的幕僚吴敬呈上了丈量步车,作为一项重大发明,受到了三十两银子的奖励,并授了科学院的七级研究员,享受正七品待遇;同时因为这东西丈量土地的时候用得着,于是另外给银百两,买断了专利;随后依据其个人意愿和他的经历,到户部工作,此后因为办差有功一路青云直上,甚得太后倚重,甚至承担了为宗室编撰教材的重大职责。
次年,苏州知府呈上了年轻农民李良发明的一种农用器械,其实就是对犁进行了改良。他原本是个佃户,跟着父母终日劳作衣食不周。土地清理以后,负担大为减轻,也就有心思琢磨起来。
犁头是农民耕田的基本工具,从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到直辕犁、曲辕犁,材质在变化,形制也在变化,但是不大。
明朝的耕犁基本沿用了曲辕犁的结构。李良改用铁辕,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使犁身结构简化而又不影响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坚固耐用,既延长了使用时间,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男耕女织。汪舜华从王妃到皇后到太后,亲蚕主持了不少,但田地是真的没下过,也就不了解目前农用器械到底有哪些——了解也没多少用,后代那些农用器械她也做不了,于是把这个东西交给了户部,同时让人仿造了一些,交给皇庄,准备明年春耕的时候看看效果。
建极改元后,皇帝年幼,亲耕都是于谦主持的。他很高兴的跟太后奏告,效果非常好;接着皇庄和户部以及顺天府相继回报,效果不错,比此前提高了近四成。
汪舜华很高兴,赏银三十两,授七级研究员;当然还是用百两银子买断。
不仅李良喜出望外、感恩戴德,愈发用心钻研起来;其他人也发现了这个财路——原来真的靠进献这些东西还能升官发财?
李良有感于犁笨重、犁嘴宽、奶壁短、拖底深、犁田不平,不便搬运,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佃户深入交流,又跟着木工学习,用三年时间对犁进行进一步改良。改进后的犁设计合理,操作轻便,效率超高,不易损坏,适应性广,特别适合犁草籽田,深受农户欢迎。
与此同时,李良还对耧车进行了改良。耧车起源于西汉赵过作耧,经过历代发展改进。此番改进的耧车配合改良犁使用,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一牛拉五个犁铧,一人操纵,布种于耧车,一天内可播种四五十亩地,是原来的两倍。
汪舜华得报,大是惊喜。她亲自带着百官前往郊外观看新的耕田方式。虽然看惯了机器播种收割的场景,眼前的还是太原始了些;但已经是农耕时代的极致,群臣都是赞叹不已。
汪舜华下旨在军屯推广,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李良连跳三级,升为正五品三级研究员,专利费则高达千两。
直到此时,大家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太后说的“有益于国计民生”,并不是一句虚话。
李良的成功吸引了无数能工巧匠争相效仿。
杭州砻匠瞿杰,祖上是个巧匠,在元朝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传动磨面的设备。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败落,做不出这样大型的机械,但他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对竹砻进行了改进。
砻这种东西也是自古就有,是辗米机发明前的大米加工机械。经过瞿杰的改进,操作时用一曲尺形木拐穿贯竹砻手,用力推动上部转动,每天可破谷200公斤。
汪舜华虽然上辈子祖宗十八代都是农民,但记事的时候,农村加工米已经基本全机械化了;此时按照瞿杰的指点,也尝试了一把,觉得很是辛苦,不过户部很满意,说效率提高了不少,也就赏了。
瞿杰提出:“臣想恢复祖上机械传动磨面的设备。”
汪舜华没想到居然元朝就有这样自动化的装备,当即很爽快的同意了。
不怪汪舜华对瞿杰的设备不感兴趣,因为稍早之前,周王的九弟朱子墟按照典籍的记载,复原了元代水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