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是奸夫淫妇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最后在正义使者的倡言下狼狈逃离历史舞台。你希望是哪一种结局?”
这话说的实在太诛心,于谦闭了眼,没有回答。
汪舜华道:“今儿我不怕跟你说句实话。我知道你这些年辛苦,原本打算等你年满七十,就让你去集贤院发挥余热;可是如今闹了这么一出,你怕是只有学诸葛亮鞠躬尽瘁了。”
她看着于谦:“我在德陵给你留了个位置,就在外罗城根下,最靠近宝城的地方;将来方便说话。让于冕去趟杭州,把董夫人接来吧。以后你去德陵办差,也可顺道去瞧瞧她。”
于谦哽咽着,到底定了定神,磕头:“太后知遇之恩,微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他抬起头:“臣斗胆,还想问太后一句实话。”
汪舜华看着他:“你问吧,只要我知道。”
于谦道:“臣想知道,太后到底想把大明带往何处?”
汪舜华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你是想问我有什么样的志向,能够这样不管不顾的往前走?”
于谦道:“是,请太后明示。”
汪舜华道:“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七年前设立科学院的时候,我就已经告诉过你们。”
于谦道:“您真的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吗?”
汪舜华道:“我相信会有那一天,而且相信未来,会远远不止如此。当然——你看不见了,我也看不见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到,会做到。”
于谦有点悲凉:“太后,臣一直想说,如今却不能不说了。”
汪舜华道:“你直说便是。”
于谦道:“有个词,叫‘人亡政息’;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臣不能不承认,您的构想,令人神往。但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背离了太祖太宗的祖制太多,已经得罪的人群太多。一旦您还政,他们一定会想尽千方百计把一切拉回到原位;而您说,子孙后代会看到。”
他苦笑着摇头:“如果今天的事情处理不好,他们一定会鼓动圣上反感改革。”
汪舜华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不是我不想把那样理想的盛世江山交给皇帝,实在是因为力有不逮,那不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能够做得到的。我现在能做的,除了规划蓝图,也就是先挖一段沟渠,引导水往这边走;剩余的渠道只能拿笔划下来,让后人知道该怎么走,要怎么走。”
她看着于谦:“你刚才说‘人亡政息’,这话说得好;但是还有一句话,‘秦虽二世而亡,百代皆行秦法’。更早以前,商鞅变法被杀,但将其车裂的秦惠文王却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什么原因?时势使然,因为大家发现,只有变法才能强国,才有统一六国的希望;只有遵守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才能维持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这是不二选择,只是需要因时因地进行局部调整而已。所以秦虽亡,魂长存。”
“被称为暴秦的秦朝尚且如此,何况如今并没有改朝换代。你要相信,这世上,有的是背叛阶级的人,却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只要改革惠及了各个阶层的人群,让大家知道,改革可以报仇雪恨,可以富国强兵,那它就具有了合法性;当绝大多数人享受到了成果,包括在最顶层的人群中形成了利益集团,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没有人敢逆历史潮流而动。”
“你以为我只有宏伟的构想吗?不,我不但有构想,还有蓝图,有路线图,甚至可以有时间表。”
“这项宏伟的工程,二三十年远远不够,甚至百年也不一定能够做到,所以在历史潮流形成之前,一定要让皇帝明白这些。我知道有人会在他耳边聒噪,没关系,他早晚要出去经风雨、见世面的,如果现在把这些说话的全拔了,他们没有希望,还指不定做出什么事来;再说,皇帝从小耳濡目染说改革各种好,以后亲政了,一群人又说各种不好,反而让他怀疑人生。何苦呢?还不如让他兼听的好,以后即便有所不满,也会在切身经历中明白。”
“话说到这个地步,你也可以放心了——我知道,民间关于我的谣言不少,甚至你们肚子里也会怀疑。我既然想让儿子继续我的事业,就绝不会做出任何伤害母子之情的事情来,给旁人可趁之机。”
她舒缓了口气:“将来你比我先见到了先帝,也可以把这话带给他。”
于谦苦笑:“太后,原来您都知道。”
汪舜华道:“谁让我做了恶人呢?我不做恶人,总有人要做恶人。我既然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世宗皇帝的看重,也就自然要承受这样的代价。这天下最不能直视的,除了太阳,就是人心。所以有的话就不必说了。妇女干政本就是原罪,我仅仅依靠丈夫和儿子就获取了最高权力,还这样违背祖制,还不许人家在下面说几句吗?我又不是银子,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
她到底收敛了笑容,看着于谦:“路虽远,行则必至。我相信,我们从今天开始努力,总比从明天开始努力更早见到这一天。——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于谦感受到这个女人云淡风轻中蕴含的俯视一切的坚定,一时百感交集:“太后,臣虽不才,蒙太后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于谦回到衙门,默默坐了很久。
汪舜华意气风发侃侃而谈,似乎要一吐为快;但他是真的被震撼了。
隔着珠帘,他能看到汪舜华眼睛里满盛的期待和信心,那不像是在说一个遥远的不可企及的梦想,倒仿佛是在诉说一个她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一个景象;知道从这里到那里的距离,也知道怎么一步步走过去。
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天才的构想,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设想。
就算这样的繁盛不过是海市蜃楼,大明也将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也将更加富足。
能够躬逢其盛,能够投身期间,自是平身幸事。
于谦开始办差,事情却没有尘埃落定。
就是奸夫淫妇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最后在正义使者的倡言下狼狈逃离历史舞台。你希望是哪一种结局?”
这话说的实在太诛心,于谦闭了眼,没有回答。
汪舜华道:“今儿我不怕跟你说句实话。我知道你这些年辛苦,原本打算等你年满七十,就让你去集贤院发挥余热;可是如今闹了这么一出,你怕是只有学诸葛亮鞠躬尽瘁了。”
她看着于谦:“我在德陵给你留了个位置,就在外罗城根下,最靠近宝城的地方;将来方便说话。让于冕去趟杭州,把董夫人接来吧。以后你去德陵办差,也可顺道去瞧瞧她。”
于谦哽咽着,到底定了定神,磕头:“太后知遇之恩,微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他抬起头:“臣斗胆,还想问太后一句实话。”
汪舜华看着他:“你问吧,只要我知道。”
于谦道:“臣想知道,太后到底想把大明带往何处?”
汪舜华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你是想问我有什么样的志向,能够这样不管不顾的往前走?”
于谦道:“是,请太后明示。”
汪舜华道:“这个问题,其实早在七年前设立科学院的时候,我就已经告诉过你们。”
于谦道:“您真的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吗?”
汪舜华道:“我相信会有那一天,而且相信未来,会远远不止如此。当然——你看不见了,我也看不见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到,会做到。”
于谦有点悲凉:“太后,臣一直想说,如今却不能不说了。”
汪舜华道:“你直说便是。”
于谦道:“有个词,叫‘人亡政息’;有句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臣不能不承认,您的构想,令人神往。但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背离了太祖太宗的祖制太多,已经得罪的人群太多。一旦您还政,他们一定会想尽千方百计把一切拉回到原位;而您说,子孙后代会看到。”
他苦笑着摇头:“如果今天的事情处理不好,他们一定会鼓动圣上反感改革。”
汪舜华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不是我不想把那样理想的盛世江山交给皇帝,实在是因为力有不逮,那不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能够做得到的。我现在能做的,除了规划蓝图,也就是先挖一段沟渠,引导水往这边走;剩余的渠道只能拿笔划下来,让后人知道该怎么走,要怎么走。”
她看着于谦:“你刚才说‘人亡政息’,这话说得好;但是还有一句话,‘秦虽二世而亡,百代皆行秦法’。更早以前,商鞅变法被杀,但将其车裂的秦惠文王却坚持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什么原因?时势使然,因为大家发现,只有变法才能强国,才有统一六国的希望;只有遵守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才能维持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这是不二选择,只是需要因时因地进行局部调整而已。所以秦虽亡,魂长存。”
“被称为暴秦的秦朝尚且如此,何况如今并没有改朝换代。你要相信,这世上,有的是背叛阶级的人,却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只要改革惠及了各个阶层的人群,让大家知道,改革可以报仇雪恨,可以富国强兵,那它就具有了合法性;当绝大多数人享受到了成果,包括在最顶层的人群中形成了利益集团,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没有人敢逆历史潮流而动。”
“你以为我只有宏伟的构想吗?不,我不但有构想,还有蓝图,有路线图,甚至可以有时间表。”
“这项宏伟的工程,二三十年远远不够,甚至百年也不一定能够做到,所以在历史潮流形成之前,一定要让皇帝明白这些。我知道有人会在他耳边聒噪,没关系,他早晚要出去经风雨、见世面的,如果现在把这些说话的全拔了,他们没有希望,还指不定做出什么事来;再说,皇帝从小耳濡目染说改革各种好,以后亲政了,一群人又说各种不好,反而让他怀疑人生。何苦呢?还不如让他兼听的好,以后即便有所不满,也会在切身经历中明白。”
“话说到这个地步,你也可以放心了——我知道,民间关于我的谣言不少,甚至你们肚子里也会怀疑。我既然想让儿子继续我的事业,就绝不会做出任何伤害母子之情的事情来,给旁人可趁之机。”
她舒缓了口气:“将来你比我先见到了先帝,也可以把这话带给他。”
于谦苦笑:“太后,原来您都知道。”
汪舜华道:“谁让我做了恶人呢?我不做恶人,总有人要做恶人。我既然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世宗皇帝的看重,也就自然要承受这样的代价。这天下最不能直视的,除了太阳,就是人心。所以有的话就不必说了。妇女干政本就是原罪,我仅仅依靠丈夫和儿子就获取了最高权力,还这样违背祖制,还不许人家在下面说几句吗?我又不是银子,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
她到底收敛了笑容,看着于谦:“路虽远,行则必至。我相信,我们从今天开始努力,总比从明天开始努力更早见到这一天。——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于谦感受到这个女人云淡风轻中蕴含的俯视一切的坚定,一时百感交集:“太后,臣虽不才,蒙太后不弃,愿效犬马之劳。”
于谦回到衙门,默默坐了很久。
汪舜华意气风发侃侃而谈,似乎要一吐为快;但他是真的被震撼了。
隔着珠帘,他能看到汪舜华眼睛里满盛的期待和信心,那不像是在说一个遥远的不可企及的梦想,倒仿佛是在诉说一个她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一个景象;知道从这里到那里的距离,也知道怎么一步步走过去。
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天才的构想,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设想。
就算这样的繁盛不过是海市蜃楼,大明也将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也将更加富足。
能够躬逢其盛,能够投身期间,自是平身幸事。
于谦开始办差,事情却没有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