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宗室满足结婚条件的并不多。本来通过的人就不多,何况有的年龄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已经结婚了的,进位以后配置侧室,这个一般都是自己早就找好了,直接册封。
勋贵们达到结婚年龄段的不少,不过他们没有各种规矩的束缚,一般家里早就定好了,陪着公主们读书的几位重臣之女,自然都是最为抢手的。不过这几个女孩子普遍还没到十五岁,大家只好再等等。娶妻满三年的,可以申请配侧室。
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汪舜华下旨,除了亲王——这个还没有、郡王级别的妃夫人由朝廷包办,符合条件的将军、中尉各20多人,都由朝廷来管;此外,那些没有资格袭爵但是通过考封的,也就是准备走仕途经济的,加起来有30来号,也由朝廷赐婚,各赐白金五十两。
这真的是恩典了,大家都很高兴——这些天亲王妃郡王妃们进宫陪太皇太后看戏,也见过那些待许的宫女,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一等一的大美人啊!可是比自己在小地方选的强多了;而且汪太后还下令进行了各方面的综合培训——主要是读书识字,外加管家和账目,绝对是上好的主母人选啊!
宫女们也很高兴——虽然离预期有所差距,但在宫里这么些年,什么理想都被磨平了。比起前些年嫔妃甚至贵妃都可能拉出去殉葬,现在已经好的多了;更何况宫女都是苦出身,很多人都是被家人卖掉,连父母姓氏都搞不清楚,即便放出去,20来岁的年龄也未必能找到什么好婆家,只能寄希望于官媒的可靠程度,但以前都是集中批发,媒婆们给你做媒的质量取决于你手里银子的多少,大家都懂。
虽然现在很多人嫁的不是亲王郡王公侯伯,甚至没有袭爵的资格,但毕竟通过了朝廷的考试,各方面条件比自己找的好很多。
皆大欢喜。
宗室女方面就更好说了,五十多人中,三十多是已经出嫁的,其他二十人现在就册封,不用等到十五岁,其中差不多一半达到结婚年龄。
人头定下来,爵位和对象也就可以定了。三月十五日,在奉天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册封宗室。
当然册封之前,还进行了隆重的唱名仪式,很有点科举考试金殿传胪的味道。众文官撇嘴,这么简单就能拿这么高的爵位,还要嘚瑟!
王公们却很高兴,虽然是托祖宗的鸿福,但这也算自己拼来的!
汪舜华之前分别召见过宗室,但主要是和藩王说话,对下面的郡王什么的就没关注了,所以这会儿好好看了看这些手足们;不错,还都能看,尤其是打头的几位,很有龙子凤孙、国家栋梁的风采。
太监宣完旨,大家叩谢皇恩,汪舜华就开口说了几句,大意是你们或是高皇帝的子孙,或是功臣之后,一定要做天下人的表率,勤奋学习、严格自律,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云云。
大家磕头。
封君们的册封典礼由太皇太后主持。宣读圣旨,册封郡主、郡君、县主、县君,然后接受太皇太后训话。
当天,奉天殿和清宁宫同时举行盛大庆功筵席,其实大家觉得自己关上门来庆祝比较好。
笑得最高兴的莫过于秦王晋王周王襄王,襄陵王同样笑的很开怀,沈王世子很是失落;勋贵这边,于谦舒了口气,于冕文试还不错,武试不算顶尖,但也顺利通过了,属于中上游水平;英国公张懋、魏国公徐承宗、成国公朱仪等人都是喜上眉梢,这一两年来自己和子侄的改变都是看得到的,毕竟都是要上战场的,现在吃了苦,以后吃得苦就要少多了。
坐上龙椅上的皇帝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气氛和谐,他也就很高兴。
只是汪舜华在心里感叹,自己这回到底得罪了多少人?以后要更加谨慎小心才是——明朝真的没有能人吗?肯定不是。大家都看到了荣养宗室的恶果,却不愿意出头当恶人,于是眼看着宗室吃垮了朝廷!这个螃蟹,自己吃了,如果做得好,以后史书上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如果让人家反攻倒算,那她和吕后则天没什么区别。
成王败寇,就是这么简单。
回头就和襄王说:“这回考试宗室们努力读书习武,学问有所精进,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才行。”
襄王点头:“太后英明。以后藩王、郡王都要去詹事府接受教育,将军、中尉也要去国子监,应该会有所好转的。”
汪舜华的眉头马上皱起来:两京国子监统共也就一万来人,现在一口气塞进去几百人,而且大多是文盲,得给人家带来多大负担!这还不算什么,万一这帮混账把朝廷栋梁带歪了,那才可恨!看看这几个月出了多少事!
看来还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
不过她还是给大家一个惊喜,当然主要是针对藩王、郡王的。
因为该结婚的人头已经定下来了,所以相应的世子妃、郡王妃、夫人和仪宾什么的也可以定下来。已经结婚生子的取长子长女之母,没有的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由皇帝赐予;当然刚结婚的亲王郡王就不要着急纳妾,三年后再说,以示对原配的尊重;与此同时,如果还没来得及纳妾的正妻死了,也必须守孝三年,才能让新人进门。夫妻齐体,别让人家说旧人尸骨未寒就另娶新欢,皇室不丢这个人——这在以后成为定制。
现在,允许父母婚前为孩子相看一下,... -->>
宗室满足结婚条件的并不多。本来通过的人就不多,何况有的年龄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已经结婚了的,进位以后配置侧室,这个一般都是自己早就找好了,直接册封。
勋贵们达到结婚年龄段的不少,不过他们没有各种规矩的束缚,一般家里早就定好了,陪着公主们读书的几位重臣之女,自然都是最为抢手的。不过这几个女孩子普遍还没到十五岁,大家只好再等等。娶妻满三年的,可以申请配侧室。
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汪舜华下旨,除了亲王——这个还没有、郡王级别的妃夫人由朝廷包办,符合条件的将军、中尉各20多人,都由朝廷来管;此外,那些没有资格袭爵但是通过考封的,也就是准备走仕途经济的,加起来有30来号,也由朝廷赐婚,各赐白金五十两。
这真的是恩典了,大家都很高兴——这些天亲王妃郡王妃们进宫陪太皇太后看戏,也见过那些待许的宫女,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一等一的大美人啊!可是比自己在小地方选的强多了;而且汪太后还下令进行了各方面的综合培训——主要是读书识字,外加管家和账目,绝对是上好的主母人选啊!
宫女们也很高兴——虽然离预期有所差距,但在宫里这么些年,什么理想都被磨平了。比起前些年嫔妃甚至贵妃都可能拉出去殉葬,现在已经好的多了;更何况宫女都是苦出身,很多人都是被家人卖掉,连父母姓氏都搞不清楚,即便放出去,20来岁的年龄也未必能找到什么好婆家,只能寄希望于官媒的可靠程度,但以前都是集中批发,媒婆们给你做媒的质量取决于你手里银子的多少,大家都懂。
虽然现在很多人嫁的不是亲王郡王公侯伯,甚至没有袭爵的资格,但毕竟通过了朝廷的考试,各方面条件比自己找的好很多。
皆大欢喜。
宗室女方面就更好说了,五十多人中,三十多是已经出嫁的,其他二十人现在就册封,不用等到十五岁,其中差不多一半达到结婚年龄。
人头定下来,爵位和对象也就可以定了。三月十五日,在奉天殿举行隆重的仪式,册封宗室。
当然册封之前,还进行了隆重的唱名仪式,很有点科举考试金殿传胪的味道。众文官撇嘴,这么简单就能拿这么高的爵位,还要嘚瑟!
王公们却很高兴,虽然是托祖宗的鸿福,但这也算自己拼来的!
汪舜华之前分别召见过宗室,但主要是和藩王说话,对下面的郡王什么的就没关注了,所以这会儿好好看了看这些手足们;不错,还都能看,尤其是打头的几位,很有龙子凤孙、国家栋梁的风采。
太监宣完旨,大家叩谢皇恩,汪舜华就开口说了几句,大意是你们或是高皇帝的子孙,或是功臣之后,一定要做天下人的表率,勤奋学习、严格自律,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云云。
大家磕头。
封君们的册封典礼由太皇太后主持。宣读圣旨,册封郡主、郡君、县主、县君,然后接受太皇太后训话。
当天,奉天殿和清宁宫同时举行盛大庆功筵席,其实大家觉得自己关上门来庆祝比较好。
笑得最高兴的莫过于秦王晋王周王襄王,襄陵王同样笑的很开怀,沈王世子很是失落;勋贵这边,于谦舒了口气,于冕文试还不错,武试不算顶尖,但也顺利通过了,属于中上游水平;英国公张懋、魏国公徐承宗、成国公朱仪等人都是喜上眉梢,这一两年来自己和子侄的改变都是看得到的,毕竟都是要上战场的,现在吃了苦,以后吃得苦就要少多了。
坐上龙椅上的皇帝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气氛和谐,他也就很高兴。
只是汪舜华在心里感叹,自己这回到底得罪了多少人?以后要更加谨慎小心才是——明朝真的没有能人吗?肯定不是。大家都看到了荣养宗室的恶果,却不愿意出头当恶人,于是眼看着宗室吃垮了朝廷!这个螃蟹,自己吃了,如果做得好,以后史书上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如果让人家反攻倒算,那她和吕后则天没什么区别。
成王败寇,就是这么简单。
回头就和襄王说:“这回考试宗室们努力读书习武,学问有所精进,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才行。”
襄王点头:“太后英明。以后藩王、郡王都要去詹事府接受教育,将军、中尉也要去国子监,应该会有所好转的。”
汪舜华的眉头马上皱起来:两京国子监统共也就一万来人,现在一口气塞进去几百人,而且大多是文盲,得给人家带来多大负担!这还不算什么,万一这帮混账把朝廷栋梁带歪了,那才可恨!看看这几个月出了多少事!
看来还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
不过她还是给大家一个惊喜,当然主要是针对藩王、郡王的。
因为该结婚的人头已经定下来了,所以相应的世子妃、郡王妃、夫人和仪宾什么的也可以定下来。已经结婚生子的取长子长女之母,没有的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由皇帝赐予;当然刚结婚的亲王郡王就不要着急纳妾,三年后再说,以示对原配的尊重;与此同时,如果还没来得及纳妾的正妻死了,也必须守孝三年,才能让新人进门。夫妻齐体,别让人家说旧人尸骨未寒就另娶新欢,皇室不丢这个人——这在以后成为定制。
现在,允许父母婚前为孩子相看一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