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此,吾辈无所用之。每遣使南朝令来迎,竟不至,何也?”
李实等反复譬晓,想接回太上皇。
也先说:“南朝遣汝通问,非奉迎也。若归,亟遣大臣来。”
李实等遂辞归。
临行前,太上皇交给他三封书信,其一上皇太后,其一达于景帝,其一谕群臣。
伯颜帖木儿要求李实速来成和好,且指也先幼子曰:“此与朝廷议姻者。”
李实没有说话。
李实等一行还没有到北京,脱脱不花亦遣使皮儿马黑麻请和,右都御史杨善慨然请行。
大家都觉得此行凶多吉少,杨善说:“上皇在沙漠,此为臣者效命之秋也。”
中书舍人赵荣亦请往,乃遣善、荣及指挥王息、千户汤胤绩,同皮儿马黑麻往。
景帝很快会为他的决定付出代价。
杨善字思敬,京师大兴人,本来是个书生,靖难之战中跟随太宗,参与守城有功,授典仪所引礼舍人,后来因为长得帅、声音大、规矩好成为鸿胪寺序班,进右寺丞。杨善为人圆滑,善于雄辩,是天生的外交家,不过人品就见仁见智了。历史上于谦、王文被杀,陈循被驱赶,都跟他有密切关系。
杨善等路上遇到李实,李实把前面的事情告诉他。
杨善说:“知道了,即使没有敕书,也可见机行事。”
李实回到北京,向景帝奏告了双方会晤及上皇起居的情况。
于是文武大臣合疏言:“李实出塞,道中行,北骑闻欲议和,皆举首加额,及见也先,殊喜,言迎使夕来,大驾朝发。”
李实又说:“也先悔过,宜迎复。”
景帝有点气急败坏:“也先骗你的。杨善已去。我已经将迎复意书敕付也先。”
群臣终究看不下去,说:“也先非诈,臣等询李实详矣。彼使来和,当遣使答。今请迎复,乃不与偕,是轻迎驾重讲和也。不迎驾归何以和为?”
景帝坐着不开口。
李实又奏:“也先约臣迎驾,毋出八月五日。臣言须得旨,不敢擅为期。也先言期必不可失,遂令渠长偕罗琦往大同,调还扰边人马。臣还过怀来、宣府,见军民始敢出郊刍牧,诚非空言。伏望陛下俯从群请,脱有虞诈,亦可塞之。若过所期,更欲使臣,亦不敢往。”
景帝只答应付迎复于敕书而已,不遣使:“等杨善回来再说。”
监察御史毕銮上奏:“群臣之情切矣。陛下必待善归。夫中国所恃者信义也,不迎不义,失期非信。就令彼诈,我备在也。”
翰林邢让亦以为言。
景帝这才开口:“上皇朕兄,岂有不迎?彼情叵测,正欲探之。情诚而迎,又何暮焉。”
景帝散朝,回宫见了汪舜华,说起了这事;汪舜华很明白,这件事是拦不住的,既然拦不住,就要做漂亮些,免得授人以柄。
于是她跟景帝说:“不如就按照群臣的建议,派人前去迎接。也先不放人,那是他的问题;朝廷不派人接,那是你的问题。”
景帝皱着眉头。
汪舜华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太上皇回京后的种种,圣上也该提前筹算。”——不知道是不是这伙人把太上皇接回来的,但是太上皇总归没有在北边稽留太久,因此,要做最坏的打算。
这天晚上,两口子偎在一起说了一宿。汪舜华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提振景帝的信心。历史上这孩子自从老哥回来尤其独子死了以后简直昏招迭出,由不得下面人反水。
“首先,你是皇帝,是正统;他虽然是先帝嫡子,正位十五年,但土木一战,已经失去了道义支撑;何况他还亲自叩关,大明立国以来,有这样的天子吗?群臣会接受这样的天子吗?现在大家想接他回来,不过是顾及朝廷的脸面,不是对你这个皇帝不满,想要搞事情。”
“其次,他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他承继仁宣之治的遗业,身率五十万大军出关,却丧师辱国,沦为俘虏;你凭借北京一座空城,严防死守,君臣同心,保全了国家社稷,他拿什么和你争?”
“再次,他用的什么人,你用的是什么人?他用的是王振、喜宁这些人,任由他们欺凌宗室重臣甚至丧师辱国;你对土木堡牺牲的将士大力抚恤,用的是于谦、罗亨信这些忠臣良将,这些人都曾经和你并肩战斗,甚至直接拒太上皇于门下。大家心里会怎么想?”
——汪舜华这话出自真心,说的格外真诚:都是一个爹生出来的,可是做人的差距也太大了,比人跟狗的差距都大!别扯什么半斤八两,真要是半斤八两,那也是一个半斤黄金,一个八两破铁!
景帝沉沉点头。
汪舜华再接再厉:“再说句冒犯的话,他是哥哥你是弟弟,年龄上你就占优势;再说,他这一年风尘仆仆,又在北边吃了很多苦,身体又能好的到哪里去?你就是不去找他的岔子,他还能熬得过你?”
景帝到底有点不安:“可是他毕竟是先帝嫡子。”
汪舜华冷笑:“那又怎么样?当他被也先押解到城下叩关的时候,他还有一点身为皇帝的尊严吗?大明在,他才是皇帝,是太上皇;大明不在,他又是什么?——既然这样不顾及社稷祖宗百姓,有什么资格以天下至尊自居?难道他在也先面前,也是很骄傲的以皇帝自居吗?难道他是看到也先热情好看,瓦剌兵马雄壮威武文明,这才大义灭亲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自轻自贱?”
景帝点头:“你说的好啊,我就是太习惯了以他为尊,总觉得抬不起头来,这才害怕。”
汪舜华握住他的手:“害怕是没有用的,你越害怕,露出的破绽就越多。现在大局已定,你才是天下之主,太上皇回来,锦衣玉食供着也就是了,他还想翻天?群臣答应吗?”
景帝到底想到一件事:“可是他的儿子是太子。”
汪舜华道:“那又怎么样?只要你有儿子,你不操心,别人都会为你操心,否则,说什么都没用;这古往今来,天家多少亲父子反目成仇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是一句空话。你要做的,是顺水推舟,不是自己当靶子,让人家找话说。”
景帝点头。
他摸摸汪舜华的肚子:“德音,你一定要再给我生个儿子。”
我需要这个儿子。
第二天,景帝大会群臣。出乎意料的是,他很爽快的同意派遣使者,并让礼部准备迎驾事宜,同时商量太上皇回来,该怎么安置。
这是什么情况?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不过皇帝定了主意,大家都很高兴,也就开始讨论了。
景帝在朝廷里听下面说的热火朝天,回宫还要和汪皇后仔细商量。尽管不愿意,但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周全的安排。
在此,吾辈无所用之。每遣使南朝令来迎,竟不至,何也?”
李实等反复譬晓,想接回太上皇。
也先说:“南朝遣汝通问,非奉迎也。若归,亟遣大臣来。”
李实等遂辞归。
临行前,太上皇交给他三封书信,其一上皇太后,其一达于景帝,其一谕群臣。
伯颜帖木儿要求李实速来成和好,且指也先幼子曰:“此与朝廷议姻者。”
李实没有说话。
李实等一行还没有到北京,脱脱不花亦遣使皮儿马黑麻请和,右都御史杨善慨然请行。
大家都觉得此行凶多吉少,杨善说:“上皇在沙漠,此为臣者效命之秋也。”
中书舍人赵荣亦请往,乃遣善、荣及指挥王息、千户汤胤绩,同皮儿马黑麻往。
景帝很快会为他的决定付出代价。
杨善字思敬,京师大兴人,本来是个书生,靖难之战中跟随太宗,参与守城有功,授典仪所引礼舍人,后来因为长得帅、声音大、规矩好成为鸿胪寺序班,进右寺丞。杨善为人圆滑,善于雄辩,是天生的外交家,不过人品就见仁见智了。历史上于谦、王文被杀,陈循被驱赶,都跟他有密切关系。
杨善等路上遇到李实,李实把前面的事情告诉他。
杨善说:“知道了,即使没有敕书,也可见机行事。”
李实回到北京,向景帝奏告了双方会晤及上皇起居的情况。
于是文武大臣合疏言:“李实出塞,道中行,北骑闻欲议和,皆举首加额,及见也先,殊喜,言迎使夕来,大驾朝发。”
李实又说:“也先悔过,宜迎复。”
景帝有点气急败坏:“也先骗你的。杨善已去。我已经将迎复意书敕付也先。”
群臣终究看不下去,说:“也先非诈,臣等询李实详矣。彼使来和,当遣使答。今请迎复,乃不与偕,是轻迎驾重讲和也。不迎驾归何以和为?”
景帝坐着不开口。
李实又奏:“也先约臣迎驾,毋出八月五日。臣言须得旨,不敢擅为期。也先言期必不可失,遂令渠长偕罗琦往大同,调还扰边人马。臣还过怀来、宣府,见军民始敢出郊刍牧,诚非空言。伏望陛下俯从群请,脱有虞诈,亦可塞之。若过所期,更欲使臣,亦不敢往。”
景帝只答应付迎复于敕书而已,不遣使:“等杨善回来再说。”
监察御史毕銮上奏:“群臣之情切矣。陛下必待善归。夫中国所恃者信义也,不迎不义,失期非信。就令彼诈,我备在也。”
翰林邢让亦以为言。
景帝这才开口:“上皇朕兄,岂有不迎?彼情叵测,正欲探之。情诚而迎,又何暮焉。”
景帝散朝,回宫见了汪舜华,说起了这事;汪舜华很明白,这件事是拦不住的,既然拦不住,就要做漂亮些,免得授人以柄。
于是她跟景帝说:“不如就按照群臣的建议,派人前去迎接。也先不放人,那是他的问题;朝廷不派人接,那是你的问题。”
景帝皱着眉头。
汪舜华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太上皇回京后的种种,圣上也该提前筹算。”——不知道是不是这伙人把太上皇接回来的,但是太上皇总归没有在北边稽留太久,因此,要做最坏的打算。
这天晚上,两口子偎在一起说了一宿。汪舜华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提振景帝的信心。历史上这孩子自从老哥回来尤其独子死了以后简直昏招迭出,由不得下面人反水。
“首先,你是皇帝,是正统;他虽然是先帝嫡子,正位十五年,但土木一战,已经失去了道义支撑;何况他还亲自叩关,大明立国以来,有这样的天子吗?群臣会接受这样的天子吗?现在大家想接他回来,不过是顾及朝廷的脸面,不是对你这个皇帝不满,想要搞事情。”
“其次,他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他承继仁宣之治的遗业,身率五十万大军出关,却丧师辱国,沦为俘虏;你凭借北京一座空城,严防死守,君臣同心,保全了国家社稷,他拿什么和你争?”
“再次,他用的什么人,你用的是什么人?他用的是王振、喜宁这些人,任由他们欺凌宗室重臣甚至丧师辱国;你对土木堡牺牲的将士大力抚恤,用的是于谦、罗亨信这些忠臣良将,这些人都曾经和你并肩战斗,甚至直接拒太上皇于门下。大家心里会怎么想?”
——汪舜华这话出自真心,说的格外真诚:都是一个爹生出来的,可是做人的差距也太大了,比人跟狗的差距都大!别扯什么半斤八两,真要是半斤八两,那也是一个半斤黄金,一个八两破铁!
景帝沉沉点头。
汪舜华再接再厉:“再说句冒犯的话,他是哥哥你是弟弟,年龄上你就占优势;再说,他这一年风尘仆仆,又在北边吃了很多苦,身体又能好的到哪里去?你就是不去找他的岔子,他还能熬得过你?”
景帝到底有点不安:“可是他毕竟是先帝嫡子。”
汪舜华冷笑:“那又怎么样?当他被也先押解到城下叩关的时候,他还有一点身为皇帝的尊严吗?大明在,他才是皇帝,是太上皇;大明不在,他又是什么?——既然这样不顾及社稷祖宗百姓,有什么资格以天下至尊自居?难道他在也先面前,也是很骄傲的以皇帝自居吗?难道他是看到也先热情好看,瓦剌兵马雄壮威武文明,这才大义灭亲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自轻自贱?”
景帝点头:“你说的好啊,我就是太习惯了以他为尊,总觉得抬不起头来,这才害怕。”
汪舜华握住他的手:“害怕是没有用的,你越害怕,露出的破绽就越多。现在大局已定,你才是天下之主,太上皇回来,锦衣玉食供着也就是了,他还想翻天?群臣答应吗?”
景帝到底想到一件事:“可是他的儿子是太子。”
汪舜华道:“那又怎么样?只要你有儿子,你不操心,别人都会为你操心,否则,说什么都没用;这古往今来,天家多少亲父子反目成仇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是一句空话。你要做的,是顺水推舟,不是自己当靶子,让人家找话说。”
景帝点头。
他摸摸汪舜华的肚子:“德音,你一定要再给我生个儿子。”
我需要这个儿子。
第二天,景帝大会群臣。出乎意料的是,他很爽快的同意派遣使者,并让礼部准备迎驾事宜,同时商量太上皇回来,该怎么安置。
这是什么情况?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谓。
不过皇帝定了主意,大家都很高兴,也就开始讨论了。
景帝在朝廷里听下面说的热火朝天,回宫还要和汪皇后仔细商量。尽管不愿意,但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周全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