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晚上回府,各自歇下了,虽然她恢复得不错,不过长远起见,还是多将养些日子。
五月初一,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思达遣通事蔡让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英宗赐宴,又赏赐了些物品;郕王回来,兴高采烈地说起当时的场景,又说起当年七下西洋的盛景,汪舜华对琉球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下西洋劳民伤财,停了也罢,只是闭关锁国绝对不行——但这话实在不能由她嘴里出来,因此只是淡淡的应和着,太宗皇帝英明之类的。
只是端午节后传来了讣告,周简王第五子河阴王子坛薨了,才21岁,妃巩氏自尽。
郡王的后事自有朝廷打理;只是这件事情一出,王府里的气压又低了些。刚送走郕王,回房洗漱的汪舜华分明能感受到桂香等人乞求的眼神,觉得嘴里的苦瓜炒肉更苦了。
六月里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其实这件事从四月闹腾到现在才尘埃落定。事件很简单,闰四月里,太监喜宁想侵占太师英国公张辅的田宅,张辅不从。喜宁的弟弟喜胜,带着自净家奴,去拆毁张辅家佃户的宅院,打死了孕妇,导致一尸两命。官司打到了御前,按说张辅四朝元老,第一名将,又是勋贵之首,怎么都应该得到皇帝的关照,何况这件事本身就是喜宁兄弟欺人太甚,还闹出了人命,就算舍不得喜宁,也应该贬职,然后杀喜胜及其家奴,用以安抚重臣。
然而,英宗的处置结果却是:赦免喜宁,让喜胜花钱赎罪,仅将直接行凶的家奴戍边;与此同时,喜胜说张辅也擅自收了自净奴,也就是已经自己阉割但又入宫无门只好退而到权贵府里当差的家奴。英宗宽宥了张辅的罪,把他家的自净奴也充军了。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喜宁嗾使青县知县诬奏张辅侵占民田二十顷。英宗没有追究张辅的罪,只是命他以田还民。
喜宁还只是英宗一个比较喜欢的太监,竟然能逼凌张辅至此,可以想见,作为英宗最信任的王振,气焰又将是何等的嚣张!果然,从此以后,曾经面对太监不肯退让的张辅也只能默默避让了,其他文武官员更是只能退避三舍,望尘而拜。
郕王得到消息的时候,很难得的没有称颂他哥,也没有再夸赞太监们兢兢业业终于有了回报,反而皱着眉头沉默了很久。
汪舜华是真的愣住了,她知道英宗宠爱太监,没想到宠爱到这个地步,不仅黑白不辨,甚至轻重也不分!
那不是别人,是张辅!明朝勋贵第一家,连徐皇后娘家魏国公和定国公也要敬让的英国公张家!
他的父亲张玉,字世美,河南祥符人,靖难第一功臣。在东昌之战中,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太宗称帝,追赠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张玉配王氏,生三子一女,长子辅,次子輗,三子軏;女为太宗昭懿贵妃,有宠。
张辅字文弼。跟随父亲参加靖难之役,父亲去世后,跟随太宗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张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史称:“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这样的两代忠良、元老重臣,居然被几个太监如此凌辱,勋贵重臣会怎么想?文武官员会怎么想?——如果说张辅有罪,你要整顿风气,要拿他祭旗,那没什么可说的,偏偏不是,是太监们欺人太甚!勋贵连自己正当的利益都无法维护,你还指望他们能做什么?
汪舜华马上想到了网络上那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大意就是土木堡是文官集团策划的,目的是独霸朝堂;王振和明英宗都是被冤枉的。理由就是勋贵集团从此一蹶不振,文官由此一家独大。当时就觉得胡说八道,因为土木堡死的不仅有武将,还有一堆文官,很多人地位还很高,难道这些人甘用性命去成全同僚的前途?文官们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牺牲精神了?——更何况,土木堡之后瓦剌一度直逼北京,虽然说文官换身衣服同样可以称臣,但是兵荒马乱的,鬼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人家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甘冒着国破家亡的危险只为弄死勋贵集团?别逗!太平时期,文官地位自然上升,武将自然下降好吗?
只是当时觉得很奇怪,张辅既然是当时第一名将,难道不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难道不知道指挥混乱大祸将至?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肯说?难道以他的德高望重、地位超然,说了皇帝会不听?
而今,总算明白,原来土木堡之变的祸根早就已经埋下:一个喜宁张辅都惹不起,他拿什么去制止王振的胡作非为?这样清楚明白的事情皇帝都要拉偏架,面对变幻莫测的战场形势,张辅又怎么能把小皇帝脑子给敲醒?——这货可是复辟之后对王振都念念不忘、为他修祠立庙还要祭拜仇人也先、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的主!
——这样的昏君,不亡就没有天理!
——只是可怜了牺牲在土木堡的几十万将士!
晚上回府,各自歇下了,虽然她恢复得不错,不过长远起见,还是多将养些日子。
五月初一,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思达遣通事蔡让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英宗赐宴,又赏赐了些物品;郕王回来,兴高采烈地说起当时的场景,又说起当年七下西洋的盛景,汪舜华对琉球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下西洋劳民伤财,停了也罢,只是闭关锁国绝对不行——但这话实在不能由她嘴里出来,因此只是淡淡的应和着,太宗皇帝英明之类的。
只是端午节后传来了讣告,周简王第五子河阴王子坛薨了,才21岁,妃巩氏自尽。
郡王的后事自有朝廷打理;只是这件事情一出,王府里的气压又低了些。刚送走郕王,回房洗漱的汪舜华分明能感受到桂香等人乞求的眼神,觉得嘴里的苦瓜炒肉更苦了。
六月里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其实这件事从四月闹腾到现在才尘埃落定。事件很简单,闰四月里,太监喜宁想侵占太师英国公张辅的田宅,张辅不从。喜宁的弟弟喜胜,带着自净家奴,去拆毁张辅家佃户的宅院,打死了孕妇,导致一尸两命。官司打到了御前,按说张辅四朝元老,第一名将,又是勋贵之首,怎么都应该得到皇帝的关照,何况这件事本身就是喜宁兄弟欺人太甚,还闹出了人命,就算舍不得喜宁,也应该贬职,然后杀喜胜及其家奴,用以安抚重臣。
然而,英宗的处置结果却是:赦免喜宁,让喜胜花钱赎罪,仅将直接行凶的家奴戍边;与此同时,喜胜说张辅也擅自收了自净奴,也就是已经自己阉割但又入宫无门只好退而到权贵府里当差的家奴。英宗宽宥了张辅的罪,把他家的自净奴也充军了。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喜宁嗾使青县知县诬奏张辅侵占民田二十顷。英宗没有追究张辅的罪,只是命他以田还民。
喜宁还只是英宗一个比较喜欢的太监,竟然能逼凌张辅至此,可以想见,作为英宗最信任的王振,气焰又将是何等的嚣张!果然,从此以后,曾经面对太监不肯退让的张辅也只能默默避让了,其他文武官员更是只能退避三舍,望尘而拜。
郕王得到消息的时候,很难得的没有称颂他哥,也没有再夸赞太监们兢兢业业终于有了回报,反而皱着眉头沉默了很久。
汪舜华是真的愣住了,她知道英宗宠爱太监,没想到宠爱到这个地步,不仅黑白不辨,甚至轻重也不分!
那不是别人,是张辅!明朝勋贵第一家,连徐皇后娘家魏国公和定国公也要敬让的英国公张家!
他的父亲张玉,字世美,河南祥符人,靖难第一功臣。在东昌之战中,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太宗称帝,追赠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张玉配王氏,生三子一女,长子辅,次子輗,三子軏;女为太宗昭懿贵妃,有宠。
张辅字文弼。跟随父亲参加靖难之役,父亲去世后,跟随太宗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世券。张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史称:“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这样的两代忠良、元老重臣,居然被几个太监如此凌辱,勋贵重臣会怎么想?文武官员会怎么想?——如果说张辅有罪,你要整顿风气,要拿他祭旗,那没什么可说的,偏偏不是,是太监们欺人太甚!勋贵连自己正当的利益都无法维护,你还指望他们能做什么?
汪舜华马上想到了网络上那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大意就是土木堡是文官集团策划的,目的是独霸朝堂;王振和明英宗都是被冤枉的。理由就是勋贵集团从此一蹶不振,文官由此一家独大。当时就觉得胡说八道,因为土木堡死的不仅有武将,还有一堆文官,很多人地位还很高,难道这些人甘用性命去成全同僚的前途?文官们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牺牲精神了?——更何况,土木堡之后瓦剌一度直逼北京,虽然说文官换身衣服同样可以称臣,但是兵荒马乱的,鬼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人家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甘冒着国破家亡的危险只为弄死勋贵集团?别逗!太平时期,文官地位自然上升,武将自然下降好吗?
只是当时觉得很奇怪,张辅既然是当时第一名将,难道不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难道不知道指挥混乱大祸将至?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肯说?难道以他的德高望重、地位超然,说了皇帝会不听?
而今,总算明白,原来土木堡之变的祸根早就已经埋下:一个喜宁张辅都惹不起,他拿什么去制止王振的胡作非为?这样清楚明白的事情皇帝都要拉偏架,面对变幻莫测的战场形势,张辅又怎么能把小皇帝脑子给敲醒?——这货可是复辟之后对王振都念念不忘、为他修祠立庙还要祭拜仇人也先、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的主!
——这样的昏君,不亡就没有天理!
——只是可怜了牺牲在土木堡的几十万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