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大明因我再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月十三,朱启明刚到西学馆,徐光启便带着一个泰西人求见。
西学馆成立之初,朱启明便希望能招募一些泰西人出任教习,但一直没有应募者,今天徐光启带着泰西人求见,那肯定是应募者无疑了,因此朱启明大喜过望,赶忙传见。
不多时,徐光启先行走了过来,行礼道:“臣按皇上旨意,招募了一位泰西儒士,汉名金尼阁,今日特地带来面圣。”
朱启明对明末来华传教士的历史知道的不多,于是问道:“这个金尼阁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光启想了想,简单介绍了一下:“金尼阁儒士第一次来我大明是万历三十八年,万历四十一年奉龙华民大儒之命返回泰西,后于万历四十八年重返大明,带回多名泰西儒士及七千余部书籍。金尼阁儒士博学多才,通晓儒家典籍,会说汉话,是泰西儒士中的佼佼者。”
牛人啊!这个时代从西欧漂洋过海来中国是件充满了艰难险阻的事情,这个金尼阁竟然跑了一个半来回,不说别的,就这份毅力就值得敬佩,朱启明心中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想见一见这个人,于是说道:“传金尼阁过来吧。”
“传泰西儒士金尼阁觐见!”
一声唱喏之后,金尼阁一身大明衣冠缓步走了过来,然后按照中式礼仪跪地行礼,用生硬的汉语说道:“泰西儒士金尼阁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启明打量了一遍金尼阁,微笑道:“金尼阁先生免礼!听说你们泰西不流行跪礼,以后你见到朕也不用行跪礼,像你们泰西那样就好。”
金尼阁闻言一愣,虽然他来大明两次了,但这却是他首次见到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他曾听说大明的皇帝非常注重礼节,有一点做的不好就有可能大发雷霆,没想到朱启明却有如此开明的绅士之风,于是他起身后,再次鞠躬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是一位非常开明的皇帝,上帝会保佑您和您的帝国!”
朱启明心中暗笑,这金尼阁真是时刻不忘传教,都传到大明皇帝这儿了,不过他更看重的是金尼阁这个人和他身后一大群传教士们的知识,因此还是客气地说道:“感谢金尼阁先生的美言!听说金尼阁先生此番来我大明带来了不少书籍,不知都是那些方面的书籍?”
金尼阁如实回道:“我带来的书籍多是关于神学、哲学、文学、艺术、数学以及天文类的书籍。”
“那有没有关于火器制造的?”
“有的!”金尼阁回答的很干脆,大明的很多官员,尤其是与传教士们交往密切的官员,比如孙元化,更是对西方火炮赞不绝口,他怎么会不带相关书籍来呢。
有就行!朱启明对西方的火器技术还是挺认可的,未来战争发展的趋势便是火器越来越先进,大明现在没有自行研发先进火器的基础,只能先借鉴西方的技术。
但想要借鉴,就得先把这些书籍翻译过来,朱启明想了想,问道:“金尼阁先生,这些书籍的翻译工作不知有没有开展?”
这时徐光启替金尼阁回答道:“回皇上,译书之事刚有眉目,然金尼阁儒士带来的书籍种类繁多、卷帙浩繁,需大量人手,臣请皇上设立译书馆,广选天下精于西学之俊杰参与译书。”
徐光启看准了朱启明对西学感兴趣,借机为翻译工作寻求帮助。
朱启明明白徐光启的心思,他也正有这打算,于是顺坡下驴:“徐先生所言有理,朕就以徐先生为译书馆总编纂,金尼阁先生、李之藻先生为副进行翻译工作吧。”
徐光启闻言大喜,忙拉着金尼阁一同施礼道:“臣谢皇上!/感谢皇帝陛下!”
光有书籍就想完全借鉴还是不行的,朱启明再次问道:“金尼阁先生,不知你可认识懂得制造火器的泰西学者或者工匠?”
>
十月十三,朱启明刚到西学馆,徐光启便带着一个泰西人求见。
西学馆成立之初,朱启明便希望能招募一些泰西人出任教习,但一直没有应募者,今天徐光启带着泰西人求见,那肯定是应募者无疑了,因此朱启明大喜过望,赶忙传见。
不多时,徐光启先行走了过来,行礼道:“臣按皇上旨意,招募了一位泰西儒士,汉名金尼阁,今日特地带来面圣。”
朱启明对明末来华传教士的历史知道的不多,于是问道:“这个金尼阁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光启想了想,简单介绍了一下:“金尼阁儒士第一次来我大明是万历三十八年,万历四十一年奉龙华民大儒之命返回泰西,后于万历四十八年重返大明,带回多名泰西儒士及七千余部书籍。金尼阁儒士博学多才,通晓儒家典籍,会说汉话,是泰西儒士中的佼佼者。”
牛人啊!这个时代从西欧漂洋过海来中国是件充满了艰难险阻的事情,这个金尼阁竟然跑了一个半来回,不说别的,就这份毅力就值得敬佩,朱启明心中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想见一见这个人,于是说道:“传金尼阁过来吧。”
“传泰西儒士金尼阁觐见!”
一声唱喏之后,金尼阁一身大明衣冠缓步走了过来,然后按照中式礼仪跪地行礼,用生硬的汉语说道:“泰西儒士金尼阁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启明打量了一遍金尼阁,微笑道:“金尼阁先生免礼!听说你们泰西不流行跪礼,以后你见到朕也不用行跪礼,像你们泰西那样就好。”
金尼阁闻言一愣,虽然他来大明两次了,但这却是他首次见到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他曾听说大明的皇帝非常注重礼节,有一点做的不好就有可能大发雷霆,没想到朱启明却有如此开明的绅士之风,于是他起身后,再次鞠躬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是一位非常开明的皇帝,上帝会保佑您和您的帝国!”
朱启明心中暗笑,这金尼阁真是时刻不忘传教,都传到大明皇帝这儿了,不过他更看重的是金尼阁这个人和他身后一大群传教士们的知识,因此还是客气地说道:“感谢金尼阁先生的美言!听说金尼阁先生此番来我大明带来了不少书籍,不知都是那些方面的书籍?”
金尼阁如实回道:“我带来的书籍多是关于神学、哲学、文学、艺术、数学以及天文类的书籍。”
“那有没有关于火器制造的?”
“有的!”金尼阁回答的很干脆,大明的很多官员,尤其是与传教士们交往密切的官员,比如孙元化,更是对西方火炮赞不绝口,他怎么会不带相关书籍来呢。
有就行!朱启明对西方的火器技术还是挺认可的,未来战争发展的趋势便是火器越来越先进,大明现在没有自行研发先进火器的基础,只能先借鉴西方的技术。
但想要借鉴,就得先把这些书籍翻译过来,朱启明想了想,问道:“金尼阁先生,这些书籍的翻译工作不知有没有开展?”
这时徐光启替金尼阁回答道:“回皇上,译书之事刚有眉目,然金尼阁儒士带来的书籍种类繁多、卷帙浩繁,需大量人手,臣请皇上设立译书馆,广选天下精于西学之俊杰参与译书。”
徐光启看准了朱启明对西学感兴趣,借机为翻译工作寻求帮助。
朱启明明白徐光启的心思,他也正有这打算,于是顺坡下驴:“徐先生所言有理,朕就以徐先生为译书馆总编纂,金尼阁先生、李之藻先生为副进行翻译工作吧。”
徐光启闻言大喜,忙拉着金尼阁一同施礼道:“臣谢皇上!/感谢皇帝陛下!”
光有书籍就想完全借鉴还是不行的,朱启明再次问道:“金尼阁先生,不知你可认识懂得制造火器的泰西学者或者工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