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崇祯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是这个月的薪酬,很多人就要指望这些东西养家糊口。
这些物资都是各地上缴的赋税,在内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中堆放许久。很多布匹已经开始朽烂,根本无法做成衣服穿用,典当出去更是不值钱,宝钞也是废纸一张,很多商户早就拒收了。
发放的大米很多已经发霉,腌菜上也布满绿毛,盐原先是两淮过来的大粒粗盐,最近才改成新盐。
你还别嫌弃,若是不要的话连这些东西没没有。
这些吏员大部分就跟后世的某个阶层一样,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贪墨收受贿赂,大部分人手中并不掌握实权,谁会去花冤枉钱给你送礼?过日子还不是指望那点可怜的月薪?
这些吏员担负着每个衙门最繁重的公务。他们虽然也是读书人,但基本都是屡试不第的科场失败者,无奈之下才走托门路进了衙门,算是有份养家的差事。可是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没有功名的吏员上升通道已被堵死,一辈子也只能在最下层打混,并且时常被进士大老爷训斥责骂甚至打板子。这碗饭其实吃的并不轻松,远没有外表光鲜亮丽让人羡慕的样子。
待遇差导致的后果便是,很多人对老爷们交办的朝廷事务敷衍塞责,许多人更是想方设法从中牟利。
比如兵部的吏员便会与地方大将勾连好,在拨付兵甲军械时故意多给,然后以漂没的名义上报主官,最后从受领一方收取回扣,至于甲仗的去向则是毫不关心。
这样的问题在各部普遍存在,上官们自然也从中得到好处,也就采取了默许的方法,这就导致了朝廷利益的严重损失。
若想解决这些直接损害朝廷利益的问题,就得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
东厂和锦衣卫复起之后都相继派员进驻各部寺,陆续将一些不长眼的蠹虫逮入诏狱,随之就是家产被抄,亲眷流放。各衙门中上至部寺下到实权吏员,无不对厂卫既恨又怕,那些只能指望俸禄的吏员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恨其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怕的是一进诏狱,十死无生,家人受连累。
既然大棒已经落下,那接下来该胡萝卜隆重登场了。
数日后,圣旨经内阁后下传到京师各衙门,内容很简单:皇帝悯官吏生活不易,特动用内帑给包括下层吏员在内的所有人加薪,且视为常例。
加薪当然是大好事,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薪是有条件的。
各衙门吏员月薪按岗位和职责的重要性分为二三四两不等,每年每人都有十两的勤政银和二十两的养廉银。
月薪及勤政养廉银全部用本色发放,从当月起生效。
每年年末,由内阁牵头,吏部、督察院、厂卫各派员组成审查小组进驻各个部门,对每一个官员吏员年内的工作进行核查,只要审查合格,三十两银子拿回家,让家里人过个肥年;要是查出问题来,对不起,你的辞旧迎新将在诏狱里进行。
这笔账很简单,一年下来每个吏员要是审查合格,最低者也有五十余两银子的收入,足够养活一大家人了,并且生活水平还不低。职位重要的,一年能拿到七十多两,并且都是银子,不是以往的折色杂物,这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
而各部寺主官的收入就更高了。
各部正二品尚书,月薪一百两,廉政银六百两。
正三品左右侍郎,月薪八十两,廉政银五百两。
正五品郎中,月薪六十两,廉政银三百两。
从五品员外郎,月薪四十两,廉政银两百两。
正六品主事,月薪三十两,廉政银一百五十两。
其余七品到九品官员,月薪分别为二十,十五,十两,廉政银为一百两到六十两不等。
大小九卿及顺天府官员按照级别参照六部标准施行。
新政一出,在京师各衙门中引起巨大轰动,绝大部分人对皇帝的这一举措表示热烈欢迎。尤其是中下层官员吏目,很多人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原因很简单,大明官员的俸禄低的令人发指。
太祖老人家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对于贪官污吏有着刻骨的仇恨和敌视,所以他登基之后给各级官吏订的薪资特别低,并且还振振有词的道:"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尚无餍足,不肯为民造福,专一贪赃坏法,亡家果可怨乎?"
举个例子,海瑞人淳安知县一职时,一年大约只能拿到十二石大米以及不足三十两银子的薪资,这点银钱和粮食也就够一家五口维持日常生活而已,但别忘了人家可是正七品的百里侯。
难怪曾有位知县上书朝廷诉苦道:"大小官自折钞外,月不过米二石,不足食数人,仰事俯育,与道路往来,费安所取资?"
老子拼死拼活给你抚治一方,管理数万名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的,到头来手里一点宽裕的钱都没有,你让人家怎么给你尽心尽力的干?
正是因为薪酬太低以及缺乏有效监管下,导致整个大明官场贪墨受贿成风,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办事效率,以及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未完待续)
,就是这个月的薪酬,很多人就要指望这些东西养家糊口。
这些物资都是各地上缴的赋税,在内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中堆放许久。很多布匹已经开始朽烂,根本无法做成衣服穿用,典当出去更是不值钱,宝钞也是废纸一张,很多商户早就拒收了。
发放的大米很多已经发霉,腌菜上也布满绿毛,盐原先是两淮过来的大粒粗盐,最近才改成新盐。
你还别嫌弃,若是不要的话连这些东西没没有。
这些吏员大部分就跟后世的某个阶层一样,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贪墨收受贿赂,大部分人手中并不掌握实权,谁会去花冤枉钱给你送礼?过日子还不是指望那点可怜的月薪?
这些吏员担负着每个衙门最繁重的公务。他们虽然也是读书人,但基本都是屡试不第的科场失败者,无奈之下才走托门路进了衙门,算是有份养家的差事。可是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没有功名的吏员上升通道已被堵死,一辈子也只能在最下层打混,并且时常被进士大老爷训斥责骂甚至打板子。这碗饭其实吃的并不轻松,远没有外表光鲜亮丽让人羡慕的样子。
待遇差导致的后果便是,很多人对老爷们交办的朝廷事务敷衍塞责,许多人更是想方设法从中牟利。
比如兵部的吏员便会与地方大将勾连好,在拨付兵甲军械时故意多给,然后以漂没的名义上报主官,最后从受领一方收取回扣,至于甲仗的去向则是毫不关心。
这样的问题在各部普遍存在,上官们自然也从中得到好处,也就采取了默许的方法,这就导致了朝廷利益的严重损失。
若想解决这些直接损害朝廷利益的问题,就得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
东厂和锦衣卫复起之后都相继派员进驻各部寺,陆续将一些不长眼的蠹虫逮入诏狱,随之就是家产被抄,亲眷流放。各衙门中上至部寺下到实权吏员,无不对厂卫既恨又怕,那些只能指望俸禄的吏员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恨其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怕的是一进诏狱,十死无生,家人受连累。
既然大棒已经落下,那接下来该胡萝卜隆重登场了。
数日后,圣旨经内阁后下传到京师各衙门,内容很简单:皇帝悯官吏生活不易,特动用内帑给包括下层吏员在内的所有人加薪,且视为常例。
加薪当然是大好事,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加薪是有条件的。
各衙门吏员月薪按岗位和职责的重要性分为二三四两不等,每年每人都有十两的勤政银和二十两的养廉银。
月薪及勤政养廉银全部用本色发放,从当月起生效。
每年年末,由内阁牵头,吏部、督察院、厂卫各派员组成审查小组进驻各个部门,对每一个官员吏员年内的工作进行核查,只要审查合格,三十两银子拿回家,让家里人过个肥年;要是查出问题来,对不起,你的辞旧迎新将在诏狱里进行。
这笔账很简单,一年下来每个吏员要是审查合格,最低者也有五十余两银子的收入,足够养活一大家人了,并且生活水平还不低。职位重要的,一年能拿到七十多两,并且都是银子,不是以往的折色杂物,这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
而各部寺主官的收入就更高了。
各部正二品尚书,月薪一百两,廉政银六百两。
正三品左右侍郎,月薪八十两,廉政银五百两。
正五品郎中,月薪六十两,廉政银三百两。
从五品员外郎,月薪四十两,廉政银两百两。
正六品主事,月薪三十两,廉政银一百五十两。
其余七品到九品官员,月薪分别为二十,十五,十两,廉政银为一百两到六十两不等。
大小九卿及顺天府官员按照级别参照六部标准施行。
新政一出,在京师各衙门中引起巨大轰动,绝大部分人对皇帝的这一举措表示热烈欢迎。尤其是中下层官员吏目,很多人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原因很简单,大明官员的俸禄低的令人发指。
太祖老人家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对于贪官污吏有着刻骨的仇恨和敌视,所以他登基之后给各级官吏订的薪资特别低,并且还振振有词的道:"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尚无餍足,不肯为民造福,专一贪赃坏法,亡家果可怨乎?"
举个例子,海瑞人淳安知县一职时,一年大约只能拿到十二石大米以及不足三十两银子的薪资,这点银钱和粮食也就够一家五口维持日常生活而已,但别忘了人家可是正七品的百里侯。
难怪曾有位知县上书朝廷诉苦道:"大小官自折钞外,月不过米二石,不足食数人,仰事俯育,与道路往来,费安所取资?"
老子拼死拼活给你抚治一方,管理数万名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的,到头来手里一点宽裕的钱都没有,你让人家怎么给你尽心尽力的干?
正是因为薪酬太低以及缺乏有效监管下,导致整个大明官场贪墨受贿成风,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办事效率,以及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