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新明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连朱祁钰都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完成攻占英国的行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英国的军事行动结束了。在与明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之后,英国爆发了内战,原因很简单,英国有两个王室,而这两个王室的政见是不一样的,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四世并不代表另外一个王室,也就是约克家族的意见。
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都是英国“金花雀王朝”的旁支,都认为自己才是英国王室的正统,因此,两个家族为争夺英国王位打了好几年。结果两个家族分裂,而这两个家族为了达到控制英国的目的,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爱德华虽然是英国国王,可并不代表所有英国人,特别是约克家族。
这场内战打了很多年,朱祁钰不得不出兵镇压,这也成为了当时明帝国远征军在英国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任务,协助爱德华镇压叛乱,确保英国在明帝国的掌握之中。而这也是帝国远征军在发动对欧洲大陆的大规模争战时所必须要进行的最主要的战争。谁也想不到,跨越了几万里来到英国的帝国远征军,最后竟然帮助英国人平定叛乱。这跟当时帝国军队在日本做的有什么差别?
当然,朱祁钰也没有急着要远征欧洲大陆。因果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这是远征军登上欧洲大陆的跳板。也就在他到达英国三个月之后,一艘快速驱逐舰送来了重要的消息,另外一支远征军的消息。
朱祁钰从帝国出发的时候,帝国一共有三支远征军,其中在最西面的就是由顾成林指挥的西面远征军,这是最强大地,也是作战时间最久的一支远征军。朱祁钰亲率的是中央远征军,也被称为东面远征军,以陆军兵力为主。另外一支远征军就是晚了三个月出发的,由卫广率领的北面远征军。
卫广率领的这支远征军的规模并不大,就三个蒙古骑兵军,不到十万人的规模,而且都是轻装骑兵军,没有多少重火力,也不需要提供多少物资供应。当时,朱祁钰并没有计划卫广这边的作战行动。是卫广主动请缨,并且由陈懋向朱祁钰汇报之后,才将其派出去的。而当时朱祁钰也就只给了卫广这三支骑兵军,并且除了供应弹葯之外,不提供其他地作战物资,粮草这些都只能由远征军自己获取。当然,这也是卫广为什么选择蒙古军团的原因,因为蒙古人更适合这种没有粮草补给的作战行动。
朱祁钰原本不对卫广的这支部队抱多大的希望的。因为他很清楚,北线远征的代价太大了,寒冷的冬季,荒芜地草原,还有难以预料的麻烦,都让朱祁钰认为,卫广那边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也就没有想过要让卫广建立多大的功勋。可卫广并不是他想像的那种人,别说皇萤给了他三个全副武装的骑兵军。就算只给他三万用马刀作战的骑兵,他也能搞出一番大名堂来!
卫广的军团是从里海北面的乌拉尔平原出发的。这里是帝国蒙古族牧民最新地牧场,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出发的时候,卫广让每名骑兵多带了一匹战马,结果,十万骑兵带了近三十万匹战马,这大概是卫广能够得到的最大的优势吧。蒙古族并不缺乏战马!而在这三十万匹战马中,有二十万匹战马是负责驮带粮草,弹葯的。这样,每名骑兵能够多带一套战刀,五百发马枪子弹,以及至少使用一个月的粮草。
在出发之前,卫广还与在这边活动的蒙古部落达成了协议,蒙古部落将跟随远征军行动。远征军打到哪,他们地牧场就拓展到哪,而且新占领的牧场都归各部落所有,他们可以在牧场上放牧。而唯一的条件就是。这些部落必须要保证向远征军提供物资,充当远征军的大后方。
卫广用一个极为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实际上。他最需要的也就是弹葯,而这方面,陈懋已经做出了保证,会及时送来弹葯。剩下的,就是这头“雪原独狼”地进攻了。
当时,生活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主要是斯拉夫人,也就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俄罗斯帝国还没有出现,仍然只是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只是,俄罗斯的扩张步伐已经开始了。在明帝国没有进入乌拉尔山以西地时候,俄罗斯人就先一步来到了这里,并且建立起了自己的据点。只是,俄罗斯人地步伐还没有扩张到乌拉尔山以东。虽然,俄罗斯人与蒙古人已经有过多次冲突,只是冲突规模并不大,蒙古各部落的武装力量,以及之前在这边活动的第九军都给了俄罗斯人惨痛的教训。现在,就该让卫广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也就在朱祁钰策划着怎么稳住白羊王国的战线,并且解决白羊王国的内部纷争的时候,卫广首先攻击了萨拉托夫。这是俄罗斯人在伏尔加河上建立的一个据点,只有几百名武装人员(这些人根本就算不上军人,至少在明帝国的骑兵面前算不上军人),以及两千多居民。十万骑兵如同泰山压顶般的压了过去,萨拉托夫的俄罗斯人甚至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就全成了刀下之鬼。
将萨拉托夫据为己有之后,卫广让三个骑兵军分头行动。
南下的蒙古骑兵军在五天之后就扫荡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另外一个据点。后来,这里出现了一座城市,叫伏尔加格勒,在朱祁钰以前的那个时代还有一个称呼一一斯大林格勒。这是俄罗斯人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另外一个据点。只是,当时这里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据点,五百多武装人员,一千多定居的平民,根本就不是蒙古大军的对手。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之内,该骑兵军扫荡了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内高加索地区,其锋锐还进... -->>
连朱祁钰都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完成攻占英国的行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英国的军事行动结束了。在与明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之后,英国爆发了内战,原因很简单,英国有两个王室,而这两个王室的政见是不一样的,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四世并不代表另外一个王室,也就是约克家族的意见。
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都是英国“金花雀王朝”的旁支,都认为自己才是英国王室的正统,因此,两个家族为争夺英国王位打了好几年。结果两个家族分裂,而这两个家族为了达到控制英国的目的,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爱德华虽然是英国国王,可并不代表所有英国人,特别是约克家族。
这场内战打了很多年,朱祁钰不得不出兵镇压,这也成为了当时明帝国远征军在英国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任务,协助爱德华镇压叛乱,确保英国在明帝国的掌握之中。而这也是帝国远征军在发动对欧洲大陆的大规模争战时所必须要进行的最主要的战争。谁也想不到,跨越了几万里来到英国的帝国远征军,最后竟然帮助英国人平定叛乱。这跟当时帝国军队在日本做的有什么差别?
当然,朱祁钰也没有急着要远征欧洲大陆。因果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这是远征军登上欧洲大陆的跳板。也就在他到达英国三个月之后,一艘快速驱逐舰送来了重要的消息,另外一支远征军的消息。
朱祁钰从帝国出发的时候,帝国一共有三支远征军,其中在最西面的就是由顾成林指挥的西面远征军,这是最强大地,也是作战时间最久的一支远征军。朱祁钰亲率的是中央远征军,也被称为东面远征军,以陆军兵力为主。另外一支远征军就是晚了三个月出发的,由卫广率领的北面远征军。
卫广率领的这支远征军的规模并不大,就三个蒙古骑兵军,不到十万人的规模,而且都是轻装骑兵军,没有多少重火力,也不需要提供多少物资供应。当时,朱祁钰并没有计划卫广这边的作战行动。是卫广主动请缨,并且由陈懋向朱祁钰汇报之后,才将其派出去的。而当时朱祁钰也就只给了卫广这三支骑兵军,并且除了供应弹葯之外,不提供其他地作战物资,粮草这些都只能由远征军自己获取。当然,这也是卫广为什么选择蒙古军团的原因,因为蒙古人更适合这种没有粮草补给的作战行动。
朱祁钰原本不对卫广的这支部队抱多大的希望的。因为他很清楚,北线远征的代价太大了,寒冷的冬季,荒芜地草原,还有难以预料的麻烦,都让朱祁钰认为,卫广那边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也就没有想过要让卫广建立多大的功勋。可卫广并不是他想像的那种人,别说皇萤给了他三个全副武装的骑兵军。就算只给他三万用马刀作战的骑兵,他也能搞出一番大名堂来!
卫广的军团是从里海北面的乌拉尔平原出发的。这里是帝国蒙古族牧民最新地牧场,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出发的时候,卫广让每名骑兵多带了一匹战马,结果,十万骑兵带了近三十万匹战马,这大概是卫广能够得到的最大的优势吧。蒙古族并不缺乏战马!而在这三十万匹战马中,有二十万匹战马是负责驮带粮草,弹葯的。这样,每名骑兵能够多带一套战刀,五百发马枪子弹,以及至少使用一个月的粮草。
在出发之前,卫广还与在这边活动的蒙古部落达成了协议,蒙古部落将跟随远征军行动。远征军打到哪,他们地牧场就拓展到哪,而且新占领的牧场都归各部落所有,他们可以在牧场上放牧。而唯一的条件就是。这些部落必须要保证向远征军提供物资,充当远征军的大后方。
卫广用一个极为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实际上。他最需要的也就是弹葯,而这方面,陈懋已经做出了保证,会及时送来弹葯。剩下的,就是这头“雪原独狼”地进攻了。
当时,生活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主要是斯拉夫人,也就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俄罗斯帝国还没有出现,仍然只是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只是,俄罗斯的扩张步伐已经开始了。在明帝国没有进入乌拉尔山以西地时候,俄罗斯人就先一步来到了这里,并且建立起了自己的据点。只是,俄罗斯人地步伐还没有扩张到乌拉尔山以东。虽然,俄罗斯人与蒙古人已经有过多次冲突,只是冲突规模并不大,蒙古各部落的武装力量,以及之前在这边活动的第九军都给了俄罗斯人惨痛的教训。现在,就该让卫广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也就在朱祁钰策划着怎么稳住白羊王国的战线,并且解决白羊王国的内部纷争的时候,卫广首先攻击了萨拉托夫。这是俄罗斯人在伏尔加河上建立的一个据点,只有几百名武装人员(这些人根本就算不上军人,至少在明帝国的骑兵面前算不上军人),以及两千多居民。十万骑兵如同泰山压顶般的压了过去,萨拉托夫的俄罗斯人甚至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就全成了刀下之鬼。
将萨拉托夫据为己有之后,卫广让三个骑兵军分头行动。
南下的蒙古骑兵军在五天之后就扫荡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另外一个据点。后来,这里出现了一座城市,叫伏尔加格勒,在朱祁钰以前的那个时代还有一个称呼一一斯大林格勒。这是俄罗斯人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另外一个据点。只是,当时这里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据点,五百多武装人员,一千多定居的平民,根本就不是蒙古大军的对手。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之内,该骑兵军扫荡了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内高加索地区,其锋锐还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