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岳立天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拔贡还没看文菲的信,就已经有了某种预感——
年前,梅影放寒假回吴家时,她婶娘曾让她捎回家过一个包袱和一封信。大奶奶抖开包袱,见是两件四弟妹自己的手工针黹:拔贡的是一件紫底金绣明缎面子的棉袍;她的是一件提花菱纹缎面的丝棉大袄。看那做工,从裁剪缝纫到盘扣、缀襟、滚边,每一处都是花了精心功夫缝做的。
夫妇二人见了东西,不免涌出一种又怅然、又感动的情绪来:这个弟妹,又要教书、理家,还要照顾病母幼弟。做这般精致的针线,真不知熬了多少个灯夜呢!如今,人没有回来,只是让梅影捎回了东西和书信,心里不免就有些空空落落的滋味儿。
只因吴家大奶奶身子弱,故而,自从四奶奶过门以来,吴家的诸多家务,这个四奶奶不知不觉地倒替大奶奶担当了多半儿。过去几年里,吴家的亲朋好中有了什么红白喜事,吴家应随多少的份子,添什么东西,都是文菲和大嫂二人商议着定的。逢年过节,需要置办的衣料、年货乃至各样花粉、丝线、爆竹等等琐碎事务,也是妯娌两人一起,先拉出来一个大略的单子来,再由拔贡交待管家,按着单子到外面四处采买。
而今年年下,因四奶奶在城里娘家过年,吴家的所有琐务全都落在了大嫂一人身上了:家里要煮炸多少鸡鸭鱼肉、准备多少扁食馅儿、蒸做多少笼馒头包子,以及需要宴请哪些亲戚朋友,甚至要为几个孩子和两三个丫头各添什么新衣、封赏下人多少洋钱及至家里各处的灯笼、窗纱、垫袱是否要更换,前庭后院的洒扫庭除派谁去分管等等杂务,样样都要大奶奶亲自交待下。结果,里里外外一个节气忙下来,大奶奶竟累得躺在床上好几天都没有歇过来。
其实,自打她到山城教书以后,就很少有待在吴家的机会了。平常的日子倒也不大明显;可一逢年下节里,吴家人来客往的,众多亲戚中就不时有人问起这个话头的,也有的言外已有责怨之意了。只因年前崔家太太有话捎来,说“今年身子骨儿不好,想要留女儿在家过一个团圆年”故而拔贡夫妇倒也有话搪塞。
可是,过了年,又到了开春,转眼好几个月了,这中间,她除了让娘家下人来过一趟,令丫头紫瑾帮助寻了几件换季的衣裳带回去,自己竟然连面也没有露——这可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事呵。
如此一来,在族人当中,难保就有人生出微辞了。大家仿佛有了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位年纪轻轻、相貌姣好,又读过新学的吴家年轻寡妇,成日风风癫癫、抛头露面地,又一去不回,恐怕早已有什么是非隐情种下了。这样的事,若是放在过去,就算吴家不吭,族里的长辈中早就有人出来说话了。若再有好是非者参与进来,恐怕连家法也要嚷嚷着动用动用了,借此呢,也可欣赏一番别人家出丑倒霉的热闹。
只是,在吴家坪这块地方,如果不是颇有威望的拔贡发话,倒也没有人敢公然提出来要怎么着这个寡四奶奶的。再说,看这年头儿的阵势,天下的好些规矩也不大像从前了。城里那一帮子洋学堂出来的年轻官老爷们,革除旧弊、实行新政,闹腾得正火。专意反对这些旧规矩。听说对虐待童养媳妇、干预寡妇再嫁和买卖人口的,一连处置了好几桩。城南有一个婆家人逼死寡妇的,主谋竟被县衙按逼死人命论罪,关进了大牢。
拔贡内心和夫人一样,当然不愿这个弟媳被人伤害——且不说四弟宗岱在世时,和自己的情谊就远比其它弟兄要亲近,而且,文菲和大嫂二人的感情,也比别的妯娌们格外亲密。再说,弟媳的丢脸,当然等于吴家家门的耻辱。所以,尽管二弟宗岩、三弟宗岙和两个弟媳妇、几个姐妹们年下回来,提及四嫂时,都面露不满之色。可见大哥坐在那里沉着脸不说话,也不过牢骚一番作罢。
族里的长辈中,有人偶尔提及此事的,拔贡夫妇倒还替这个弟媳极力开脱一番。说咱们吴家如今能出一个官办新学的女先生,也算是咱吴家坪的荣耀啦!如何反倒成了丑事?再说,如今,天下都讲三民主义,女子和男子享有一样的权利了!咱们吴家也不能太拘于旧俗了。
因众人平素都很看重拔贡,见他如此遮拦,又说得十分有理,便无话可说了。
这次,清明节前几日,拔贡夫妇专门嘱托在城里念书的大女儿梅影梅影,别忘了提醒四婶娘一声,节前抽空回家祭祖上坟。
这天正好赶上学校放春假,文菲觉得应该对吴家有个交待了。
她回来以后,和吴家老少一起来到后山的吴家大坟,为吴家诸位先亡者添坟祭悼。
这天的太阳柔和而温暖。山野的绿树、青草早已浓成了葱翠的一片。山风熏暖而有力,山鸟的啼声此起彼伏。
文菲在宗岱的坟前烧过纸钱,又令菊影过来,给地下的爹磕了头。这时,就见片片纸灰被山风扬起,在坟前飘飘飞飞地盘旋不定着。文菲兀自待在没踝深的草丛中,默默追忆宗岱的音容笑貌。
这时,有鹧鸪的啼声传来,啼声幽怨而缠绵:“咕咕、咕——”
远处,起伏的黛山依旧,青山绿野也依旧。
五年前,新婚不久的她,也是在这个花明绿幽的季节里,和丈夫宗岱一起来到这吴家大坟为祖宗添坟。那天,也有悠远的鹧鸪啼声从远处的山坡不时传来。
只是,那天鹧鸪的啼声听上去却是悠远而动人的,而今天的啼声似乎含着某种无奈和幽怨。
转眼已经五年多了!宗岱的坟头,如今已生满了葳蕤茂盛的青草和野藤。
文菲心想,这也许应是最后一次来吴家大坟了。她不知道,宗岱的在天之灵会不会谅解自己对新生活的追求?对他的“不贞和背叛”?
从坟地回到吴家,文菲交待紫瑾:将自己出嫁时带来的几件衣物和书籍收拾好,放在一个荆条小箱里;吴家婚前婚后为她添置的所有珠宝首饰,全部封好锁上,依旧放在梳妆镜前的手饰匣子里。待她走后,把一份清单连同钥匙、首饰匣全都交给大奶奶,请大奶奶为自己过继的小女儿菊影放好。母女情分一场,她恐怕也只有这点念物留给她了。
她走到前庭,和大嫂说了半日闲话,又亲自服侍她喝了药。怕她困乏,便扶她先躺下歇息,说过一会儿再过来看她。大嫂拉着她的手,两眼幽幽不舍地望着她,过了好一会儿才松了手躺下。文菲帮她扶好枕头、盖好锦被,这才离了大嫂独自来在庭院浏览起来。
她抚着走廊的朱漆栏杆,望着重重的亭台挑檐和草树砖圃,心想,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趟回吴家了么?也许从此就要远远地离开这曾经生活过的庭院了么?
想到此,心里不禁蓦地生出一种空空落落、惆惆怅怅的情绪来。
她从前庭一路来在后面的小园。
园内,花草、小径和亭子依旧。
这座小小的园子,曾陪伴她度过了许多孤寂的晨昏,也给她带来了痛苦的回忆和几许慰藉。这深深的回廊、重重的飞檐,曾是那般的高不可逾。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幻想里,她曾无数次地渴望飞离它幽深的束缚,渴望一种梦幻般的奇迹发生。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渴盼已久的梦幻就要成为现实的当儿,自己的心情竟会这般复杂?伴之即将挣脱的轻松,同时却也抽出了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呢?
吴家,毕竟曾给过她许多的关爱和佑护,毕竟她和宗岱曾在这小园有过欢笑和梦想。而且,自从宗岱去后,一家之主的长兄和大嫂对自己不仅从未有过什么为难之处。相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城里母亲那边,凡事往往还给了特别的关护。因而,使得她将要离开这里时,同时被一种莫名的沉郁的负重感、浮升的空落感,交错撕扯着她柔弱善良的心。
她觉得,自己仿佛正被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给网住——这张无形的大网,给人的感觉既轻软温柔却又顽韧无比。她觉得,自己或许能挣脱得出自己的身躯,却不大容易能挣脱得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灵拘缚
还有一桩让她牵肠挂肚的事儿就是,当年过嗣给自己做女儿的小菊影,这孩子是从两三岁上就开始跟着文菲的,虽说服侍她吃喝睡觉、穿衣拉撒一干杂事不过是家中的丫头们照管的,可母女毕竟相处这么好几年了,天天厮守在一起,文菲教她弹琴、背诗,领她捉迷藏、掐花儿、捉蚂蚱、走娘家,小菊影早就把她当成自个儿亲娘了。将来离开时,吴家恐怕是不会让她把孩子带走的。那时,留她一个小人儿在这里,真是可怜呵!
诸多原故,在吴家的两天,她把早就写好,想要亲自交给拔贡夫妇的一封信揣在兜儿里,手儿摩索来摩索去的,一直想寻个适当的机会拿出来递过去。可是,直到那封信窝在兜里快要被揉碎了,她也没有勇气拿出来。她觉得,自己既没有勇气面对大哥那温雅亲切却又沉抑悒郁的目光,也没有勇气面对大嫂那一副留恋失落的神态。
离开吴家时,那封信已经在兜里搓得破碎不堪。回到城里好几天后,她又思虑再三,重新抄改一遍,才交待梅影梅影把信给她的父母捎回去。
其实,这般犹豫的原因,倒不是怕惹恼了吴家。只是觉得,人家吴家的情分宽厚,自己,若尽不到情义礼数,她怕自己心里永远都不会安生的。她只是想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婉转一些,尽可能少刺伤些人心罢了。
在这一封信中,文菲措辞委婉地对大哥大嫂这些年的关照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并问候和嘱咐了一番大嫂保重身子的话。最后,才把自己今后想要独立生活的打算略说了说。只是,因为语气太含蓄了,有些该说的话依旧没有能说清楚。
虽说文菲的信写得十分委婉和含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吴家深情厚义的感戴语气。可是,先打开信的大嫂一边看着,一边已是泪眼婆娑了。一种骤然失落的感觉蓦然袭上了她的心头──当然,她并非不想文菲妹妹此生能有个好的结果;也情知她年纪轻轻地、跟前又没有撇下个亲生的骨肉,加上赶在这样一个到处鼓呼女权的时代,吴家最终怕是留不住这个人的。她伤心的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和文菲姐妹二人,今后必将是天各一方,很难再也有难相相伴相慰的日子了!
大嫂把信儿递给身边的拔贡后,一双苍白而削瘦的手儿微微地颤抖着,兀自拭着滚滚不尽的泪珠儿。因为表面温顺的大嫂,其实也是一位天性极敏感的女子。因长期的病苦压抑,加上这两年里,她隐隐感觉出拔贡对自己的某种淡然,更使她变得脆弱和孤独起来。可是,有文菲妹妹在的日子里,文菲天性中那无法掩饰的向上和热情,两人的友爱相互安慰,毕竟给她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希望。
后来,随着两人情谊的深厚,柔弱的她对这个外柔内刚的弟妹的情感,从一种纯粹的闺中姐妹情谊,渐渐地,竟然演化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几乎类似对异性的依恋情结,这种情感对她的吸引,在某种成份上,甚至会超过对拔贡的情感依恋
如今,文菲果真要去了!乍然间,叫脆弱孤独的她一下子如何承受得了?想想,今后的日子里,撇下自己一人,在这偌大的深深庭院里,更如何去面对那份无边无际的冷清和寂绝?从此往后,更有谁来到闺中,寂寞的自己相伴相慰、说几句悄悄话、打趣玩笑,谈外面那热热闹闹的世界呢
吴家大奶奶独自在那里悄悄地抹着泪,而伫立在窗前的。拔贡,此时也是满脸憔悴、神情郁郁——
他兀自两眼望着窗外雨意绸缪的天空,久久地沉默不语着。得虽然他早已预感到,这个弟媳保不准有离开吴家的一天;可乍然间,他仍旧感到了一种骤然,感到某种十分珍贵的东西失落的无奈和怅惘。
这几年里,虽说内人病体缠身,毕竟有这个弟媳在吴家,上上下下地偌大一摊子繁琐家事,她倒能不张不扬地,处处帮着打点得有条有理、一丝不紊。着些儿,自己也省不少的心。而吴家的上下家人和孩子们,仿佛也都格外喜欢和依恋她。有她和宗峦在家的日子,一家子就有说有笑、的热热闹闹地,倒把个素常沉闷空寂的庭院平添了好些生气和意趣来。
如今,她陡然就要离去了,外人,吴家坪的族人,自己的亲友家人如何看、如何评论,倒也先不去理论它;然而,单他个人的内心深处,似乎也有些无法接受。这个寡居的四弟妹,天性中蕴藏着一种无法掩饰的鲜活魅力。她仿、如散发着青春魅力的漫天大雪里的一篷莹莹新绿,一株百年庭院里热情淡极而正艳的梨放的灼灼之芳花。它带给人的葳蕤生机是悄无声息的,清新娇艳也是不自觉的,并无半点做作的俗媚——它是吴家这沉闷宅院里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方动人景致。它的高贵明丽、它的清新娇绿,只配属于吴家这座豪宅庭院,岂能放任谁想要把它折去就折去了么?
拔贡遥想当年在京城念书时,也是一位向往社会改良、向往变法和革新的热血青年;也曾支持过光绪皇帝的变法维新,也曾为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溅法场而痛泪愤悲;曾因大清帝国的摇摇欲坠而忧心忡忡,也曾为国家民族命运的危亡而心如火焚;更有过一腔济世救民的勃勃雄心
孰知,人生根本就不是当初同学少年想象的那么回事儿!
当自己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地步入宦场之后,仕途多舛、命运不济,加之后台坍塌,自己最终竟被人逼成了一介隐退归里的“高士”
其实,他自己最清楚,他并不想这么老早就沉寂于乡野山间,做什么隐修世外之高士的。怎奈,京城那个位至极权的亲戚倒台后,因自己一直都是受着他的荫蔽,哪里晓得宦海的凶险艰恶?加之当时的自己又正值年轻气盛,书生气十足,根本就不知道赶紧用金银珠宝去讨好新上司。被挤出仕途,当然是注定的事了。
时光如白云苍狗,一晃十几年便流逝过去了。旧日曾有的辉煌,早已在岁月的流水中折戟沉沙、锈蚀殆尽。旧家族的氛围、多年的宦海生涯,又使他养成了一种很强的克己力和极深的城府。而无人独处时,他又隐隐觉得自己的内心深处那种仍旧不甘就里的执拗:自己一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拔贡,难道就这么一年年、一天天、日出日落、悄无声息地衰颓下去了么?
他的心灵长久以来,便是在这种情绪的纷纭中挣扎、颠宕的。他的精神时时陷入那种遥想和浮腾、幻灭和缈茫的纠葛之中,无以自拔。
然而,他有一种想要抓住什么的欲望。
可是,他究竟想抓住什么,连他自己似乎也无法说得清楚:希望?情爱?生命?权威?或也许是某种激发生命热情的企盼兼而有之?
也许,此生什么都已不再属于自己了... -->>
其实,拔贡还没看文菲的信,就已经有了某种预感——
年前,梅影放寒假回吴家时,她婶娘曾让她捎回家过一个包袱和一封信。大奶奶抖开包袱,见是两件四弟妹自己的手工针黹:拔贡的是一件紫底金绣明缎面子的棉袍;她的是一件提花菱纹缎面的丝棉大袄。看那做工,从裁剪缝纫到盘扣、缀襟、滚边,每一处都是花了精心功夫缝做的。
夫妇二人见了东西,不免涌出一种又怅然、又感动的情绪来:这个弟妹,又要教书、理家,还要照顾病母幼弟。做这般精致的针线,真不知熬了多少个灯夜呢!如今,人没有回来,只是让梅影捎回了东西和书信,心里不免就有些空空落落的滋味儿。
只因吴家大奶奶身子弱,故而,自从四奶奶过门以来,吴家的诸多家务,这个四奶奶不知不觉地倒替大奶奶担当了多半儿。过去几年里,吴家的亲朋好中有了什么红白喜事,吴家应随多少的份子,添什么东西,都是文菲和大嫂二人商议着定的。逢年过节,需要置办的衣料、年货乃至各样花粉、丝线、爆竹等等琐碎事务,也是妯娌两人一起,先拉出来一个大略的单子来,再由拔贡交待管家,按着单子到外面四处采买。
而今年年下,因四奶奶在城里娘家过年,吴家的所有琐务全都落在了大嫂一人身上了:家里要煮炸多少鸡鸭鱼肉、准备多少扁食馅儿、蒸做多少笼馒头包子,以及需要宴请哪些亲戚朋友,甚至要为几个孩子和两三个丫头各添什么新衣、封赏下人多少洋钱及至家里各处的灯笼、窗纱、垫袱是否要更换,前庭后院的洒扫庭除派谁去分管等等杂务,样样都要大奶奶亲自交待下。结果,里里外外一个节气忙下来,大奶奶竟累得躺在床上好几天都没有歇过来。
其实,自打她到山城教书以后,就很少有待在吴家的机会了。平常的日子倒也不大明显;可一逢年下节里,吴家人来客往的,众多亲戚中就不时有人问起这个话头的,也有的言外已有责怨之意了。只因年前崔家太太有话捎来,说“今年身子骨儿不好,想要留女儿在家过一个团圆年”故而拔贡夫妇倒也有话搪塞。
可是,过了年,又到了开春,转眼好几个月了,这中间,她除了让娘家下人来过一趟,令丫头紫瑾帮助寻了几件换季的衣裳带回去,自己竟然连面也没有露——这可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事呵。
如此一来,在族人当中,难保就有人生出微辞了。大家仿佛有了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位年纪轻轻、相貌姣好,又读过新学的吴家年轻寡妇,成日风风癫癫、抛头露面地,又一去不回,恐怕早已有什么是非隐情种下了。这样的事,若是放在过去,就算吴家不吭,族里的长辈中早就有人出来说话了。若再有好是非者参与进来,恐怕连家法也要嚷嚷着动用动用了,借此呢,也可欣赏一番别人家出丑倒霉的热闹。
只是,在吴家坪这块地方,如果不是颇有威望的拔贡发话,倒也没有人敢公然提出来要怎么着这个寡四奶奶的。再说,看这年头儿的阵势,天下的好些规矩也不大像从前了。城里那一帮子洋学堂出来的年轻官老爷们,革除旧弊、实行新政,闹腾得正火。专意反对这些旧规矩。听说对虐待童养媳妇、干预寡妇再嫁和买卖人口的,一连处置了好几桩。城南有一个婆家人逼死寡妇的,主谋竟被县衙按逼死人命论罪,关进了大牢。
拔贡内心和夫人一样,当然不愿这个弟媳被人伤害——且不说四弟宗岱在世时,和自己的情谊就远比其它弟兄要亲近,而且,文菲和大嫂二人的感情,也比别的妯娌们格外亲密。再说,弟媳的丢脸,当然等于吴家家门的耻辱。所以,尽管二弟宗岩、三弟宗岙和两个弟媳妇、几个姐妹们年下回来,提及四嫂时,都面露不满之色。可见大哥坐在那里沉着脸不说话,也不过牢骚一番作罢。
族里的长辈中,有人偶尔提及此事的,拔贡夫妇倒还替这个弟媳极力开脱一番。说咱们吴家如今能出一个官办新学的女先生,也算是咱吴家坪的荣耀啦!如何反倒成了丑事?再说,如今,天下都讲三民主义,女子和男子享有一样的权利了!咱们吴家也不能太拘于旧俗了。
因众人平素都很看重拔贡,见他如此遮拦,又说得十分有理,便无话可说了。
这次,清明节前几日,拔贡夫妇专门嘱托在城里念书的大女儿梅影梅影,别忘了提醒四婶娘一声,节前抽空回家祭祖上坟。
这天正好赶上学校放春假,文菲觉得应该对吴家有个交待了。
她回来以后,和吴家老少一起来到后山的吴家大坟,为吴家诸位先亡者添坟祭悼。
这天的太阳柔和而温暖。山野的绿树、青草早已浓成了葱翠的一片。山风熏暖而有力,山鸟的啼声此起彼伏。
文菲在宗岱的坟前烧过纸钱,又令菊影过来,给地下的爹磕了头。这时,就见片片纸灰被山风扬起,在坟前飘飘飞飞地盘旋不定着。文菲兀自待在没踝深的草丛中,默默追忆宗岱的音容笑貌。
这时,有鹧鸪的啼声传来,啼声幽怨而缠绵:“咕咕、咕——”
远处,起伏的黛山依旧,青山绿野也依旧。
五年前,新婚不久的她,也是在这个花明绿幽的季节里,和丈夫宗岱一起来到这吴家大坟为祖宗添坟。那天,也有悠远的鹧鸪啼声从远处的山坡不时传来。
只是,那天鹧鸪的啼声听上去却是悠远而动人的,而今天的啼声似乎含着某种无奈和幽怨。
转眼已经五年多了!宗岱的坟头,如今已生满了葳蕤茂盛的青草和野藤。
文菲心想,这也许应是最后一次来吴家大坟了。她不知道,宗岱的在天之灵会不会谅解自己对新生活的追求?对他的“不贞和背叛”?
从坟地回到吴家,文菲交待紫瑾:将自己出嫁时带来的几件衣物和书籍收拾好,放在一个荆条小箱里;吴家婚前婚后为她添置的所有珠宝首饰,全部封好锁上,依旧放在梳妆镜前的手饰匣子里。待她走后,把一份清单连同钥匙、首饰匣全都交给大奶奶,请大奶奶为自己过继的小女儿菊影放好。母女情分一场,她恐怕也只有这点念物留给她了。
她走到前庭,和大嫂说了半日闲话,又亲自服侍她喝了药。怕她困乏,便扶她先躺下歇息,说过一会儿再过来看她。大嫂拉着她的手,两眼幽幽不舍地望着她,过了好一会儿才松了手躺下。文菲帮她扶好枕头、盖好锦被,这才离了大嫂独自来在庭院浏览起来。
她抚着走廊的朱漆栏杆,望着重重的亭台挑檐和草树砖圃,心想,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趟回吴家了么?也许从此就要远远地离开这曾经生活过的庭院了么?
想到此,心里不禁蓦地生出一种空空落落、惆惆怅怅的情绪来。
她从前庭一路来在后面的小园。
园内,花草、小径和亭子依旧。
这座小小的园子,曾陪伴她度过了许多孤寂的晨昏,也给她带来了痛苦的回忆和几许慰藉。这深深的回廊、重重的飞檐,曾是那般的高不可逾。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幻想里,她曾无数次地渴望飞离它幽深的束缚,渴望一种梦幻般的奇迹发生。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渴盼已久的梦幻就要成为现实的当儿,自己的心情竟会这般复杂?伴之即将挣脱的轻松,同时却也抽出了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呢?
吴家,毕竟曾给过她许多的关爱和佑护,毕竟她和宗岱曾在这小园有过欢笑和梦想。而且,自从宗岱去后,一家之主的长兄和大嫂对自己不仅从未有过什么为难之处。相反,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城里母亲那边,凡事往往还给了特别的关护。因而,使得她将要离开这里时,同时被一种莫名的沉郁的负重感、浮升的空落感,交错撕扯着她柔弱善良的心。
她觉得,自己仿佛正被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给网住——这张无形的大网,给人的感觉既轻软温柔却又顽韧无比。她觉得,自己或许能挣脱得出自己的身躯,却不大容易能挣脱得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灵拘缚
还有一桩让她牵肠挂肚的事儿就是,当年过嗣给自己做女儿的小菊影,这孩子是从两三岁上就开始跟着文菲的,虽说服侍她吃喝睡觉、穿衣拉撒一干杂事不过是家中的丫头们照管的,可母女毕竟相处这么好几年了,天天厮守在一起,文菲教她弹琴、背诗,领她捉迷藏、掐花儿、捉蚂蚱、走娘家,小菊影早就把她当成自个儿亲娘了。将来离开时,吴家恐怕是不会让她把孩子带走的。那时,留她一个小人儿在这里,真是可怜呵!
诸多原故,在吴家的两天,她把早就写好,想要亲自交给拔贡夫妇的一封信揣在兜儿里,手儿摩索来摩索去的,一直想寻个适当的机会拿出来递过去。可是,直到那封信窝在兜里快要被揉碎了,她也没有勇气拿出来。她觉得,自己既没有勇气面对大哥那温雅亲切却又沉抑悒郁的目光,也没有勇气面对大嫂那一副留恋失落的神态。
离开吴家时,那封信已经在兜里搓得破碎不堪。回到城里好几天后,她又思虑再三,重新抄改一遍,才交待梅影梅影把信给她的父母捎回去。
其实,这般犹豫的原因,倒不是怕惹恼了吴家。只是觉得,人家吴家的情分宽厚,自己,若尽不到情义礼数,她怕自己心里永远都不会安生的。她只是想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婉转一些,尽可能少刺伤些人心罢了。
在这一封信中,文菲措辞委婉地对大哥大嫂这些年的关照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并问候和嘱咐了一番大嫂保重身子的话。最后,才把自己今后想要独立生活的打算略说了说。只是,因为语气太含蓄了,有些该说的话依旧没有能说清楚。
虽说文菲的信写得十分委婉和含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吴家深情厚义的感戴语气。可是,先打开信的大嫂一边看着,一边已是泪眼婆娑了。一种骤然失落的感觉蓦然袭上了她的心头──当然,她并非不想文菲妹妹此生能有个好的结果;也情知她年纪轻轻地、跟前又没有撇下个亲生的骨肉,加上赶在这样一个到处鼓呼女权的时代,吴家最终怕是留不住这个人的。她伤心的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和文菲姐妹二人,今后必将是天各一方,很难再也有难相相伴相慰的日子了!
大嫂把信儿递给身边的拔贡后,一双苍白而削瘦的手儿微微地颤抖着,兀自拭着滚滚不尽的泪珠儿。因为表面温顺的大嫂,其实也是一位天性极敏感的女子。因长期的病苦压抑,加上这两年里,她隐隐感觉出拔贡对自己的某种淡然,更使她变得脆弱和孤独起来。可是,有文菲妹妹在的日子里,文菲天性中那无法掩饰的向上和热情,两人的友爱相互安慰,毕竟给她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希望。
后来,随着两人情谊的深厚,柔弱的她对这个外柔内刚的弟妹的情感,从一种纯粹的闺中姐妹情谊,渐渐地,竟然演化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几乎类似对异性的依恋情结,这种情感对她的吸引,在某种成份上,甚至会超过对拔贡的情感依恋
如今,文菲果真要去了!乍然间,叫脆弱孤独的她一下子如何承受得了?想想,今后的日子里,撇下自己一人,在这偌大的深深庭院里,更如何去面对那份无边无际的冷清和寂绝?从此往后,更有谁来到闺中,寂寞的自己相伴相慰、说几句悄悄话、打趣玩笑,谈外面那热热闹闹的世界呢
吴家大奶奶独自在那里悄悄地抹着泪,而伫立在窗前的。拔贡,此时也是满脸憔悴、神情郁郁——
他兀自两眼望着窗外雨意绸缪的天空,久久地沉默不语着。得虽然他早已预感到,这个弟媳保不准有离开吴家的一天;可乍然间,他仍旧感到了一种骤然,感到某种十分珍贵的东西失落的无奈和怅惘。
这几年里,虽说内人病体缠身,毕竟有这个弟媳在吴家,上上下下地偌大一摊子繁琐家事,她倒能不张不扬地,处处帮着打点得有条有理、一丝不紊。着些儿,自己也省不少的心。而吴家的上下家人和孩子们,仿佛也都格外喜欢和依恋她。有她和宗峦在家的日子,一家子就有说有笑、的热热闹闹地,倒把个素常沉闷空寂的庭院平添了好些生气和意趣来。
如今,她陡然就要离去了,外人,吴家坪的族人,自己的亲友家人如何看、如何评论,倒也先不去理论它;然而,单他个人的内心深处,似乎也有些无法接受。这个寡居的四弟妹,天性中蕴藏着一种无法掩饰的鲜活魅力。她仿、如散发着青春魅力的漫天大雪里的一篷莹莹新绿,一株百年庭院里热情淡极而正艳的梨放的灼灼之芳花。它带给人的葳蕤生机是悄无声息的,清新娇艳也是不自觉的,并无半点做作的俗媚——它是吴家这沉闷宅院里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方动人景致。它的高贵明丽、它的清新娇绿,只配属于吴家这座豪宅庭院,岂能放任谁想要把它折去就折去了么?
拔贡遥想当年在京城念书时,也是一位向往社会改良、向往变法和革新的热血青年;也曾支持过光绪皇帝的变法维新,也曾为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溅法场而痛泪愤悲;曾因大清帝国的摇摇欲坠而忧心忡忡,也曾为国家民族命运的危亡而心如火焚;更有过一腔济世救民的勃勃雄心
孰知,人生根本就不是当初同学少年想象的那么回事儿!
当自己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地步入宦场之后,仕途多舛、命运不济,加之后台坍塌,自己最终竟被人逼成了一介隐退归里的“高士”
其实,他自己最清楚,他并不想这么老早就沉寂于乡野山间,做什么隐修世外之高士的。怎奈,京城那个位至极权的亲戚倒台后,因自己一直都是受着他的荫蔽,哪里晓得宦海的凶险艰恶?加之当时的自己又正值年轻气盛,书生气十足,根本就不知道赶紧用金银珠宝去讨好新上司。被挤出仕途,当然是注定的事了。
时光如白云苍狗,一晃十几年便流逝过去了。旧日曾有的辉煌,早已在岁月的流水中折戟沉沙、锈蚀殆尽。旧家族的氛围、多年的宦海生涯,又使他养成了一种很强的克己力和极深的城府。而无人独处时,他又隐隐觉得自己的内心深处那种仍旧不甘就里的执拗:自己一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拔贡,难道就这么一年年、一天天、日出日落、悄无声息地衰颓下去了么?
他的心灵长久以来,便是在这种情绪的纷纭中挣扎、颠宕的。他的精神时时陷入那种遥想和浮腾、幻灭和缈茫的纠葛之中,无以自拔。
然而,他有一种想要抓住什么的欲望。
可是,他究竟想抓住什么,连他自己似乎也无法说得清楚:希望?情爱?生命?权威?或也许是某种激发生命热情的企盼兼而有之?
也许,此生什么都已不再属于自己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