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bqg22.com,三国大航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叔武,你回去,告诉他十六个字。
孙桓见孙绍已经不称孙权为至尊,而直接以他代替,更是伤心。他低下了头,泪水涌了出来,声音中充满了哀伤。
殿下请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孙绍一字一句的说完,挥挥手,示意孙桓可以走了,转过身,重新拿起了案上的书,再也不说一句话。
孙桓仔细的咂摸了一会,眼神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他想再问,可是孙绍却背过身去,再也不看他一眼,他只好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拜了一拜:臣一定把话带到。臣告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什么意思孙权喘着粗气,带着血丝的碧眼睁得溜圆的瞪着孙桓:他这是在向我挑战吗
孙桓伏地不起,语带哭音:至尊,臣不这么以为。臣以为,这是奉先在向至尊表达他的立场。臣冒死敢问至尊,在此事之前,奉先可曾有任何不臣之举
孙权语噎,想来想去,好象都是他在怀疑孙绍不臣,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就算这次苏粗腿反水,他也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表明孙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而他见死不救,让孙绍和关羽在宛城苦守近半年,险些被曹操困死,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孙权不是那种被表象蒙蔽的人,他考虑事情远比孙桓这样的年轻人或者说局外人想得更远,其实不仅仅是对孙绍,对每一个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人,他都会做同样的防范。
然而,这样的话又怎么对孙桓说再说了,说了又有什么用,孙绍已经称王了,他已经摆明了要和他分庭抗礼,还要把他的会稽郡变成他的越国,他还有必要和他说什么对错吗就算他以前错怪了孙绍,但是现在,天下人都可以证明,孙绍背叛了他。
所以对孙桓的质问,他没有回答的兴趣,也没有回答的必要。他现在头疼的是,孙绍如果来要会稽,他应该如何对付。孙绍这个越王是天子封的,他的背后不仅有朝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曹操,不用太多的怀疑,曹操一定会支持孙绍来取会稽,弄不好刘备也会趁火打劫。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苏粗腿一直在东海为祸,吕范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整个江东除了孙绍之外,没有人能平定东海,而受害最烈的钱唐口两岸已经民怨沸腾,虞滕周魏等世家怨气极大,会稽太守淳于式吴郡太守朱治虽然嘴上不说,却颇有怨言,说这件事孙权处理不当,以致现在东海不宁。
孙权焦头烂额,他非常想证明自己能控制得住局面,能平定东海,能抓到苏粗腿,得到他指控孙绍的口供后再把他碎尸万段,但同时他又清楚的认识到,他手下没有能制服苏粗腿的人。要想稳住后方,全力对付可能发生的冲突,他就必须向孙绍低头。
对孙权来说,这个选择会让他颜面尽失,很可能后患无穷。
面对着孙桓的质问,孙权气得呼呼直喘,却又无可奈何。他仔细咂摸着孙绍那十六个字,从中嗅出的是孙绍的轻蔑,是孙绍的愤怒,和孙绍居高临下的傲慢。
是你先惹了我,所以我就要你好看。
孙权头痛欲裂,眼前直冒金星,他痛苦的挥挥手,让孙桓先下去休息。孙桓见孙权脸色不对,连忙上前扶住他,就象他到孙绍身边以前还在孙权身边当差的时候一样。恍惚之间,孙权似乎忘了孙桓刚刚为了孙绍的事质问过他,无力的靠在凭几上,伸了指了指脖子,示意孙桓帮他捏几下。
孙桓熟练的转到他的背后,轻重适度的帮他捏起来,捏了几下,孙权舒缓了一些,他木然的看着前方,目光呆滞,眼珠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他才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孙家的子弟,居然不如刘备一个异姓臣子,真是让我失望啊。
孙桓的手顿了一下,然后又慢慢的捏了起来,孙权感觉到了他的迟疑,又问道:叔武,你在他身边那么久,你说说,他在想什么
孙桓一边不紧不慢的捏着他的肩窝,一边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的开口道:至尊,孙长史被他打伤的事情,你一定知道吧
孙权点点头,他正为这事生气呢。孙绍居然把他的长史孙邵打伤了,这眼里还有他吗
那是我在他身边那么久,唯一一次看到他发怒。孙桓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寒而栗,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向待人温厚的孙绍会那样,他一点也不怀疑,当时如果不是关凤让人把孙邵架出去,孙绍会生生的打死孙邵。
这几年他的确不怎么发怒了。孙权应了一声,忽然心中一动。孙绍为什么发怒是因为他恨他见死不救,恨他借刀杀人。可是尽管如此,他也只是把怒火发泄到了孙邵的身上,而不是发泄到他孙权的身上,按理说,罪魁祸首是他孙权,孙绍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他没有必要对孙邵发火。
他在给我留面子
孙权忽然坐直了身子。孙桓吃了一惊,以为自己捏重了,连忙拜伏在地。孙权却没空理他,他站起身,在大帐里来回走动,步子迈得又大又急。他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捏着自己的眉心沉思,脸色变幻不停,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不敢肯定。
公绪,你立刻把顾公诸葛子瑜他们几个请来。
朱绩应了一声,匆匆的走了。时间不长,顾雍诸葛瑾滕耽等人赶到。孙权首先让孙桓把宛城的事情说了一遍,特别是孙绍接受天子封王的事情。一听说孙绍称越王,要以会稽郡为越国,所有人都愣住了,即使顾雍平素喜怒不形于色,也被这个消息惊得变了脸色。上次孙模送消息回来,他们只知道曹丕出离间计,天子还在考虑,都觉得以孙绍的智谋肯定能看破,不至于上这个当。没想到,孙绍居然称王了。
这其中的意味,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全都低下头沉默不语,这个时候说错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在江东引发一场内战。
越王吕蒙首先发出一阵不屑的冷笑:凭什么就凭他那一万多海盗,还是凭天子的诏书如果天子的诏书这么有用,那天下早太平了。
孙权瞟了吕蒙一眼,没有表态。吕蒙这段时间身体不好,情绪也非常糟糕,因为蒋钦的死,他对孙绍的怨气非常重,这个时候很难平心静气的分析问题。
孙权随即又把目光转向了顾雍。
顾雍沉默不语,好象没看到孙权的目光似的。孙权眉头一皱,随即明白了,他斥退了众人,唯独留下了顾雍。偌大的房间里,两人相对而坐。孙权躬身施了一礼:顾公教我。
顾雍还了一礼:臣岂敢。
孙权依然很恭敬的躬着腰:顾公,奉先此举让我方寸大乱。如果与他刀兵相见,我无法面对兄长的在天之灵,如果容忍他继续胡闹,那江东基业不保,我还是无法向父兄交待,这真是进退两难啊。
顾雍长长的眉毛轻轻一颤,慢慢的说道:至尊,我不知道奉先现在是怎么想,但是从他传回来的这十六个字来看,他怨气是有的,但是,他应该没有主动与至尊为敌的意思。
孙权点点头,他也正是从中看出了这个意思,才觉得事情可能还有转机。他想不通的是,既然孙绍并不想与他为敌,那他为什么要称王,这分明是个离间计嘛。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弄清他在想什么。顾雍抬起头,温和的眼神让孙权慢慢的安静下来:我们离宛城千里之遥,仅凭着快马送来的只言片语,很难搞清宛城的真实情况。从他以前的战绩来看,他不是那种冲动的人,他应该也不会因为一个王位而中了曹丕的计。或许,他有他的想法,只是我们猜不出而已。
孙权有些不快,顾雍这句话可有些为孙绍开脱的意思了。孙绍就算有什么难处,可是他现在称了王,连官属都开始配置了,分明是不再听从他这个叔叔的命令,这个时候再派人去宛城还有什么意义
顾雍似乎看出了孙权的不快,他接着说道:至尊以为,关羽为刘备请封王爵,天子会答应吗
孙权眯起了眼睛,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他点点头:应该会。
曹操能称王,刘备都能称王,就连奉先能称王,至尊为什么不能称王
孙权眼前一亮,对啊,大家都称王,从此平起平坐,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而且这是天子所封,名正言顺,有了这个王爵,他再也不用担心江东的士大夫说他的来路不正了。更重要的是,他如果称了王,刚刚形成的和孙绍之间尴尬的等级关系就可以得到扭转。
那派谁去宛城
至尊最信任的人。
叔武,你回去,告诉他十六个字。
孙桓见孙绍已经不称孙权为至尊,而直接以他代替,更是伤心。他低下了头,泪水涌了出来,声音中充满了哀伤。
殿下请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孙绍一字一句的说完,挥挥手,示意孙桓可以走了,转过身,重新拿起了案上的书,再也不说一句话。
孙桓仔细的咂摸了一会,眼神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他想再问,可是孙绍却背过身去,再也不看他一眼,他只好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拜了一拜:臣一定把话带到。臣告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什么意思孙权喘着粗气,带着血丝的碧眼睁得溜圆的瞪着孙桓:他这是在向我挑战吗
孙桓伏地不起,语带哭音:至尊,臣不这么以为。臣以为,这是奉先在向至尊表达他的立场。臣冒死敢问至尊,在此事之前,奉先可曾有任何不臣之举
孙权语噎,想来想去,好象都是他在怀疑孙绍不臣,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就算这次苏粗腿反水,他也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表明孙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而他见死不救,让孙绍和关羽在宛城苦守近半年,险些被曹操困死,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孙权不是那种被表象蒙蔽的人,他考虑事情远比孙桓这样的年轻人或者说局外人想得更远,其实不仅仅是对孙绍,对每一个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人,他都会做同样的防范。
然而,这样的话又怎么对孙桓说再说了,说了又有什么用,孙绍已经称王了,他已经摆明了要和他分庭抗礼,还要把他的会稽郡变成他的越国,他还有必要和他说什么对错吗就算他以前错怪了孙绍,但是现在,天下人都可以证明,孙绍背叛了他。
所以对孙桓的质问,他没有回答的兴趣,也没有回答的必要。他现在头疼的是,孙绍如果来要会稽,他应该如何对付。孙绍这个越王是天子封的,他的背后不仅有朝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曹操,不用太多的怀疑,曹操一定会支持孙绍来取会稽,弄不好刘备也会趁火打劫。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苏粗腿一直在东海为祸,吕范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整个江东除了孙绍之外,没有人能平定东海,而受害最烈的钱唐口两岸已经民怨沸腾,虞滕周魏等世家怨气极大,会稽太守淳于式吴郡太守朱治虽然嘴上不说,却颇有怨言,说这件事孙权处理不当,以致现在东海不宁。
孙权焦头烂额,他非常想证明自己能控制得住局面,能平定东海,能抓到苏粗腿,得到他指控孙绍的口供后再把他碎尸万段,但同时他又清楚的认识到,他手下没有能制服苏粗腿的人。要想稳住后方,全力对付可能发生的冲突,他就必须向孙绍低头。
对孙权来说,这个选择会让他颜面尽失,很可能后患无穷。
面对着孙桓的质问,孙权气得呼呼直喘,却又无可奈何。他仔细咂摸着孙绍那十六个字,从中嗅出的是孙绍的轻蔑,是孙绍的愤怒,和孙绍居高临下的傲慢。
是你先惹了我,所以我就要你好看。
孙权头痛欲裂,眼前直冒金星,他痛苦的挥挥手,让孙桓先下去休息。孙桓见孙权脸色不对,连忙上前扶住他,就象他到孙绍身边以前还在孙权身边当差的时候一样。恍惚之间,孙权似乎忘了孙桓刚刚为了孙绍的事质问过他,无力的靠在凭几上,伸了指了指脖子,示意孙桓帮他捏几下。
孙桓熟练的转到他的背后,轻重适度的帮他捏起来,捏了几下,孙权舒缓了一些,他木然的看着前方,目光呆滞,眼珠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他才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孙家的子弟,居然不如刘备一个异姓臣子,真是让我失望啊。
孙桓的手顿了一下,然后又慢慢的捏了起来,孙权感觉到了他的迟疑,又问道:叔武,你在他身边那么久,你说说,他在想什么
孙桓一边不紧不慢的捏着他的肩窝,一边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的开口道:至尊,孙长史被他打伤的事情,你一定知道吧
孙权点点头,他正为这事生气呢。孙绍居然把他的长史孙邵打伤了,这眼里还有他吗
那是我在他身边那么久,唯一一次看到他发怒。孙桓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寒而栗,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向待人温厚的孙绍会那样,他一点也不怀疑,当时如果不是关凤让人把孙邵架出去,孙绍会生生的打死孙邵。
这几年他的确不怎么发怒了。孙权应了一声,忽然心中一动。孙绍为什么发怒是因为他恨他见死不救,恨他借刀杀人。可是尽管如此,他也只是把怒火发泄到了孙邵的身上,而不是发泄到他孙权的身上,按理说,罪魁祸首是他孙权,孙绍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他没有必要对孙邵发火。
他在给我留面子
孙权忽然坐直了身子。孙桓吃了一惊,以为自己捏重了,连忙拜伏在地。孙权却没空理他,他站起身,在大帐里来回走动,步子迈得又大又急。他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捏着自己的眉心沉思,脸色变幻不停,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不敢肯定。
公绪,你立刻把顾公诸葛子瑜他们几个请来。
朱绩应了一声,匆匆的走了。时间不长,顾雍诸葛瑾滕耽等人赶到。孙权首先让孙桓把宛城的事情说了一遍,特别是孙绍接受天子封王的事情。一听说孙绍称越王,要以会稽郡为越国,所有人都愣住了,即使顾雍平素喜怒不形于色,也被这个消息惊得变了脸色。上次孙模送消息回来,他们只知道曹丕出离间计,天子还在考虑,都觉得以孙绍的智谋肯定能看破,不至于上这个当。没想到,孙绍居然称王了。
这其中的意味,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全都低下头沉默不语,这个时候说错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在江东引发一场内战。
越王吕蒙首先发出一阵不屑的冷笑:凭什么就凭他那一万多海盗,还是凭天子的诏书如果天子的诏书这么有用,那天下早太平了。
孙权瞟了吕蒙一眼,没有表态。吕蒙这段时间身体不好,情绪也非常糟糕,因为蒋钦的死,他对孙绍的怨气非常重,这个时候很难平心静气的分析问题。
孙权随即又把目光转向了顾雍。
顾雍沉默不语,好象没看到孙权的目光似的。孙权眉头一皱,随即明白了,他斥退了众人,唯独留下了顾雍。偌大的房间里,两人相对而坐。孙权躬身施了一礼:顾公教我。
顾雍还了一礼:臣岂敢。
孙权依然很恭敬的躬着腰:顾公,奉先此举让我方寸大乱。如果与他刀兵相见,我无法面对兄长的在天之灵,如果容忍他继续胡闹,那江东基业不保,我还是无法向父兄交待,这真是进退两难啊。
顾雍长长的眉毛轻轻一颤,慢慢的说道:至尊,我不知道奉先现在是怎么想,但是从他传回来的这十六个字来看,他怨气是有的,但是,他应该没有主动与至尊为敌的意思。
孙权点点头,他也正是从中看出了这个意思,才觉得事情可能还有转机。他想不通的是,既然孙绍并不想与他为敌,那他为什么要称王,这分明是个离间计嘛。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弄清他在想什么。顾雍抬起头,温和的眼神让孙权慢慢的安静下来:我们离宛城千里之遥,仅凭着快马送来的只言片语,很难搞清宛城的真实情况。从他以前的战绩来看,他不是那种冲动的人,他应该也不会因为一个王位而中了曹丕的计。或许,他有他的想法,只是我们猜不出而已。
孙权有些不快,顾雍这句话可有些为孙绍开脱的意思了。孙绍就算有什么难处,可是他现在称了王,连官属都开始配置了,分明是不再听从他这个叔叔的命令,这个时候再派人去宛城还有什么意义
顾雍似乎看出了孙权的不快,他接着说道:至尊以为,关羽为刘备请封王爵,天子会答应吗
孙权眯起了眼睛,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他点点头:应该会。
曹操能称王,刘备都能称王,就连奉先能称王,至尊为什么不能称王
孙权眼前一亮,对啊,大家都称王,从此平起平坐,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而且这是天子所封,名正言顺,有了这个王爵,他再也不用担心江东的士大夫说他的来路不正了。更重要的是,他如果称了王,刚刚形成的和孙绍之间尴尬的等级关系就可以得到扭转。
那派谁去宛城
至尊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