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宋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郑皇后说来,她要学了去并非藏私自用,顿时也是叫黄杰心生感动。
但说当夜,郑皇后便也亲自用她的后辇将封宜奴和小人儿送进了驸马府来,也再次从宫中调拨了一批使唤的人手过来,并且亲自给这些人上了眼药,然后翌日一早宫中便也呼啦啦来了差不多五十多个太医、女官,还有东京城中登记在册的三十多个稳婆。
这里要多说一句,此时大宋医疗机构设置其实早已相当齐全,针对民间百姓的医疗救济措施也比前朝要完善许多。
大宋朝自打建国开始,便十分重视医学的发展,朝廷更设有各类专门针对不同阶层的专业医疗机构。首先便是宋初时就设翰林医官院,专司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承唐制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治愈病人多寡为医官之考课,其后成为医学生徒习读之所有类学校。
到了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复置御药院,掌按验秘方,调制药品供皇帝及宫廷之用。至于诸道州县,亦设医学博士助教,到了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从王禹所请,并令诸路置病囚院,以处徒、流以上重罪病囚,罪轻者则可以保外就医。
至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针对穷苦人民的治病问题,设专门的养病院。
在药物的管理方面,朝廷也有熟药库、合药所的设置,宋神宗朝市易务又有卖药所,熙宁九年(1076年)将其合并,成立熟药所,掌修合、出售药物以供民间之用。凡官方药材的收购、检验、管理,药物的配制炮炙研究,成药的创制等等,均属其职掌,实际相当于国家药店。
其后机构、职掌有所分合,名称亦有变更,但作为向民间出售药物的机构这一情况则始终未变。熟药所交易频繁,既方便百姓,又为政府赢利。元丰元年(1078年)时,当时的三司使便言称:“太医局熟药所熙宁九年开局,至十年六月,收息钱二万五千余缗,其息计倍。”
然后到了本朝,赵官家更是因为奉行老蔡京的“丰亨豫大”之策,更是扩大了熟药所的规模,据《清波杂志》卷一二记载:“神宗朝创置卖药所,初止一所,崇宁二年(1103年)增为五局,又增和剂二局,第以都城东、西、南、北壁卖药所为名……岁得息钱四十万(缗),以助户部经费。”
此外,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尚有宋初所设的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到了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因两福田院“给钱米才二十四人”,于是:“别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盖房五十间,所养各以三百人为额,岁出内藏五千贯给之”,其后又增至八千贯。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官为养之。本朝崇宁中赐其名曰“居养院”。崇宁元年(1102年),并设安济坊以“养民之贫病者”,当时命诸郡县亦设置,而“诸城、砦、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依各县增置”。(未完待续。)
听郑皇后说来,她要学了去并非藏私自用,顿时也是叫黄杰心生感动。
但说当夜,郑皇后便也亲自用她的后辇将封宜奴和小人儿送进了驸马府来,也再次从宫中调拨了一批使唤的人手过来,并且亲自给这些人上了眼药,然后翌日一早宫中便也呼啦啦来了差不多五十多个太医、女官,还有东京城中登记在册的三十多个稳婆。
这里要多说一句,此时大宋医疗机构设置其实早已相当齐全,针对民间百姓的医疗救济措施也比前朝要完善许多。
大宋朝自打建国开始,便十分重视医学的发展,朝廷更设有各类专门针对不同阶层的专业医疗机构。首先便是宋初时就设翰林医官院,专司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承唐制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治愈病人多寡为医官之考课,其后成为医学生徒习读之所有类学校。
到了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复置御药院,掌按验秘方,调制药品供皇帝及宫廷之用。至于诸道州县,亦设医学博士助教,到了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从王禹所请,并令诸路置病囚院,以处徒、流以上重罪病囚,罪轻者则可以保外就医。
至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针对穷苦人民的治病问题,设专门的养病院。
在药物的管理方面,朝廷也有熟药库、合药所的设置,宋神宗朝市易务又有卖药所,熙宁九年(1076年)将其合并,成立熟药所,掌修合、出售药物以供民间之用。凡官方药材的收购、检验、管理,药物的配制炮炙研究,成药的创制等等,均属其职掌,实际相当于国家药店。
其后机构、职掌有所分合,名称亦有变更,但作为向民间出售药物的机构这一情况则始终未变。熟药所交易频繁,既方便百姓,又为政府赢利。元丰元年(1078年)时,当时的三司使便言称:“太医局熟药所熙宁九年开局,至十年六月,收息钱二万五千余缗,其息计倍。”
然后到了本朝,赵官家更是因为奉行老蔡京的“丰亨豫大”之策,更是扩大了熟药所的规模,据《清波杂志》卷一二记载:“神宗朝创置卖药所,初止一所,崇宁二年(1103年)增为五局,又增和剂二局,第以都城东、西、南、北壁卖药所为名……岁得息钱四十万(缗),以助户部经费。”
此外,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尚有宋初所设的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到了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因两福田院“给钱米才二十四人”,于是:“别置南、北福田院,并东、西各盖房五十间,所养各以三百人为额,岁出内藏五千贯给之”,其后又增至八千贯。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官为养之。本朝崇宁中赐其名曰“居养院”。崇宁元年(1102年),并设安济坊以“养民之贫病者”,当时命诸郡县亦设置,而“诸城、砦、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依各县增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