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大明万历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军队开始往太原方向行进。
行军到潞安府,朱翊钧换上布衣,去田间地头,看百姓收麦。
“沈先生,你们看看,庞尚鹏把山西治理的不错,潞安府田地并没有荒废,这才几个月,麦子就可以收了!”
“朱公子,大同到潞安府一千里,潞安府的旱情并不算严重,这里靠近河南,朝廷拨下来的麦种,全用在山西北地了。”
“我也记糊涂了,看来灾民并没有破坏田地,这就好,这就好。”
“沈先生,还有郑奕,你们都过来看看,这麦子长的还不错。”朱翊钧从百姓麦筐里,抓一把麦子仔细观瞧。
“恩,麦子长的还很饱满。”
“老伯,这样的麦子,一亩地可以产多少麦子?”
“这位公子,听你口音是京城人?”
“恩,祖上搬到京城,在京里谋了一个小差事。”
老伯穿着短打衣服,上面还有补丁,弯着腰说道:“今年初到五月只下了两场小雨,五月以后还行,这才勉强有些收成,一亩地有一石三斗到一石五斗的收成吧。”
“老伯家有多少地?”
“良田二十亩,荒地有三十亩,良田最多能收一石五斗,荒地能有一石就不错喽。”
“这也有六十石粮食,老伯家今年生活应该富裕些。”
老伯叹口气:“唉…!有口稀粥喝就不错了,饿不死就行。”
“这!怎么说?”
“收成六十石,秋粮要交银子,家里还有七口人,杂役、造皇册、催甲、棉桑绢银,官府收银子,小老儿家只有二钱存银,交了官府税银,全家有口稀粥喝就不错了。唉…,对付活着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爷爷!”一声男孩呼喊,打破了平静。
“老伯,这话怎么说?我听说陛下不是免除山西一年的赋税吗?”
“后生,小老儿说句不中听的,陛下咱们见不到,州太爷说交税,谁敢不交?”
“来喽!”
老伯挑着扁担,去追赶小孙子。
朱翊钧面色铁青。
“俗话说:三年州、知府,五万雪花银,朱公子免除山西一年赋税,这让山西官员吃什么?喝什么?”
“沈先生,此话怎讲?”
“大明各地省、府、州、县主官都是流官,百姓直接面对各地胥吏,这些人没有升迁希望,对当地百姓敲骨吸髓,现在大明各地官员都有长例银,少则每年上千两,多则上万两。”
“长例银有:
夏绢银一百六十两。
秋粮长银五十两。
农桑绢银六两。
盐粮长银十五两。
夏样绢十二匹。
农桑样绢八匹。
军匠银每里一两。
审里甲丁田每里一两。
催甲每里一两。
俸米每石折银一两。
……………吧。”
“一个区区知县,每年常例银,将近三千两。
大明一品大员的俸禄才多少?这常例银是一品大员俸禄十几倍。
现在还有火耗银、交际馈银,大明各省、府、州、县官员,逼迫当地的胥吏,迫使胥吏对百姓敲骨吸髓。
即使是负责清肃监察之责的科道官,拿起常例银,也丝毫不手软。
各地方官员,为了尽快升迁,加倍对地方百姓盘剥,贿赂在京六部、九卿正副堂官,有门路的更大把撒钱,走了朝廷阁臣的门子。
升迁之路,可谓是,平步青云。”
朱翊钧微微一笑:“这么说……,这些官员很有银子喽?”
“额。”
军队开始往太原方向行进。
行军到潞安府,朱翊钧换上布衣,去田间地头,看百姓收麦。
“沈先生,你们看看,庞尚鹏把山西治理的不错,潞安府田地并没有荒废,这才几个月,麦子就可以收了!”
“朱公子,大同到潞安府一千里,潞安府的旱情并不算严重,这里靠近河南,朝廷拨下来的麦种,全用在山西北地了。”
“我也记糊涂了,看来灾民并没有破坏田地,这就好,这就好。”
“沈先生,还有郑奕,你们都过来看看,这麦子长的还不错。”朱翊钧从百姓麦筐里,抓一把麦子仔细观瞧。
“恩,麦子长的还很饱满。”
“老伯,这样的麦子,一亩地可以产多少麦子?”
“这位公子,听你口音是京城人?”
“恩,祖上搬到京城,在京里谋了一个小差事。”
老伯穿着短打衣服,上面还有补丁,弯着腰说道:“今年初到五月只下了两场小雨,五月以后还行,这才勉强有些收成,一亩地有一石三斗到一石五斗的收成吧。”
“老伯家有多少地?”
“良田二十亩,荒地有三十亩,良田最多能收一石五斗,荒地能有一石就不错喽。”
“这也有六十石粮食,老伯家今年生活应该富裕些。”
老伯叹口气:“唉…!有口稀粥喝就不错了,饿不死就行。”
“这!怎么说?”
“收成六十石,秋粮要交银子,家里还有七口人,杂役、造皇册、催甲、棉桑绢银,官府收银子,小老儿家只有二钱存银,交了官府税银,全家有口稀粥喝就不错了。唉…,对付活着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爷爷!”一声男孩呼喊,打破了平静。
“老伯,这话怎么说?我听说陛下不是免除山西一年的赋税吗?”
“后生,小老儿说句不中听的,陛下咱们见不到,州太爷说交税,谁敢不交?”
“来喽!”
老伯挑着扁担,去追赶小孙子。
朱翊钧面色铁青。
“俗话说:三年州、知府,五万雪花银,朱公子免除山西一年赋税,这让山西官员吃什么?喝什么?”
“沈先生,此话怎讲?”
“大明各地省、府、州、县主官都是流官,百姓直接面对各地胥吏,这些人没有升迁希望,对当地百姓敲骨吸髓,现在大明各地官员都有长例银,少则每年上千两,多则上万两。”
“长例银有:
夏绢银一百六十两。
秋粮长银五十两。
农桑绢银六两。
盐粮长银十五两。
夏样绢十二匹。
农桑样绢八匹。
军匠银每里一两。
审里甲丁田每里一两。
催甲每里一两。
俸米每石折银一两。
……………吧。”
“一个区区知县,每年常例银,将近三千两。
大明一品大员的俸禄才多少?这常例银是一品大员俸禄十几倍。
现在还有火耗银、交际馈银,大明各省、府、州、县官员,逼迫当地的胥吏,迫使胥吏对百姓敲骨吸髓。
即使是负责清肃监察之责的科道官,拿起常例银,也丝毫不手软。
各地方官员,为了尽快升迁,加倍对地方百姓盘剥,贿赂在京六部、九卿正副堂官,有门路的更大把撒钱,走了朝廷阁臣的门子。
升迁之路,可谓是,平步青云。”
朱翊钧微微一笑:“这么说……,这些官员很有银子喽?”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