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综]母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木兰吗?舒云接到回信,心里却是摇了摇头,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得到与儿子同样的机会而已,既然欧洲可以有女王,有女大公,那么,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不能如同儿子一般,出去镇守一方,非要困居后院,为自己的丈夫儿女筹谋呢?她的孩子,就算是没有野心,以后有了相爱的人,也该是实质意义上的并肩而立,而不是被当做一个花瓶,一个金丝雀一样。
女性之所以会甘心被束缚在后院之中,相夫教子,难道是因为她们天性如此吗?无非就是整个社会的矮化教育,给她们冠以相应的责任,稍有出格之处,便变成了所谓的不守妇道,平民女子纵然为了生存,抛头露面,也要被那些学究腐儒碎嘴一番,这些人刻薄起来的时候,比那些所谓“犯口舌”的女子可要刻薄多了!加上历代还有女子,在那里搞什么列女传之类的,呵呵,能传记的本来就是少数好吧,将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强行分派给所有人,这本来就是一件悖逆人性的事情。
朱元璋知道舒云怀孕,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是后院还有一个姓胡的侍妾怀孕了,那个姓胡的也就算了,朱元璋连胡氏具体长什么样子都有些回忆不起来了,但是舒云的孩子,他还是比较期待的。
张士诚那边实际上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但是张士诚却不是什么傻瓜,像他这样称王的,投降了,也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清算的命!就像是三国上说的,谁都可以投降,就是孙权和刘备没法投降,其他人在谁手底下都是做臣子,其实差距都不大(其实还是很大的,君主也分好伺候的,不好伺候的,软弱的,和残暴的)。
张士诚这个人私盐贩子出身,怎么说呢,对敌人,他是极为残忍的,但是对自己人,他又是非常义气的,所以,他手底下的人不管能力如何,的确是忠心耿耿,即便后来有几个投降的,也是发现没有回天之力了。但是,忠心不能当战力使,所以,面对朱元璋的大兵压境,张士诚手里纵然有不少金银,但是,买不到粮食,兵力也不够用,如今已经只能困守平江这座孤城。
平江就是后来的苏州,这里非常富庶,张士诚在这里经营多年,也极得人心,加上张士诚手底下也有不少能人,朱元璋一不想对苏州有太大破坏,二来呢,谁也不嫌人才少不是!所以,琢磨着张士诚没有回天之力了,便亲自写信劝降。
张士诚看了劝降信,嘴上说考虑考虑,实际上呢,还是要据守不出。
朱元璋算了算时间,他也不着急,反正平江已经是一座孤城,张士诚也搞屯田,可是,他的人出不了城,种在外面的粮食,等到成熟了,也是给朱元璋这边加餐的份。因此,朱元璋这边根本很少攻城,反而只是围困,毕竟如今朱元璋这边,火炮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真要是攻城,城墙还真是扛不住火炮齐射。
张士诚几次三番要突围,最终都失败了,最倒霉的一次,居然是自个兄弟掉了链子,脑子抽了!眼看着穷途末路,张士诚还算是顾忌了手下军民的利益,他下令手下投降,自个却是准备直接自尽,不想回头受到什么屈辱。
张士诚死了,在他绝食自缢之前,他的妻妾儿女就从容自焚,朱元璋原本觉得张士诚这个人虽说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几分利益,是个见利忘义的货色,要不然也不至于不顾大是大非,还投降了元廷,但是还算是有几分心胸气魄,因此,命人将张士诚一家厚葬,还是以周王的名义,朱元璋这一番作为,倒是收服了新归降的那些大臣的心。
官员其实好办,关键的是平江那边的百姓。张士诚很得民心,守城的时候,还有百姓自发帮着守城,又有一些不坏好心的人,言道张士诚不是自缢,而是被朱元璋吊死的,因此,平江那边,还有百姓自发披麻戴孝,祭祀张士诚,对朱元璋派出来的官员也多有抗拒。
朱元璋固然爱民,却也不是什么别人打他一个耳刮子,他将另外半张脸也送过去的,平江百姓这般,简直是打了朱元璋的脸。而朱元璋手底下的人,也觉得朱元璋对于降臣太过宽厚,占了他们的利益。
要知道,张士诚这边占据的可都是富庶之地,丝绸,盐业,运输业都非常发达,朱元璋接纳了几乎所有的降臣,并没有大肆举起屠刀,这些人的财产自然都保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下面人捞油水的机会就少了许多,难免叫一些人觉得不满。
这年头又不是后世那支军队,能够在一个信念的带领下坚持作战,一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实在是受不了蒙古人的统治了,又有白莲教经营多年,以独眼石人为引子,这才登高一呼,大家都揭竿而起。
但是如今呢,江南这边虽说都被诸侯占据,实际上呢,勉强也算是光复了,大家都在恢复生产,恢复原有的统治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金钱还有利益的刺激,大家难免产生厌战之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驱逐鞑虏,一统中原的理想的,更多的人其实想法很简单,只要自个的小家安安稳稳的,就可以,他们没有经过多少教育,目光短浅,只知道眼前一亩三分地。就像是南宋的时候,北伐屡次失败,不仅是朝堂上的问题,也有民间的问题,北伐是要花钱,也是要命的,南方人跟北方人原本就有地域上头的认知差异,北方人称呼南方人很多时候都是叫蛮子,而南方人呢,也瞧不起那些北方人粗鲁,加上中原有不少时候,南北都是对立的,因此,互相之间其实并不融洽。就算是到了后世的时候,网络上还有一些地域黑呢!
所以,上层的人固然都明白,驱逐元人的重要性,但是底层的那些军民,未必明白这些,这就需要利益的刺激,而利益这种东西,上层也想要,这就出现了如今的情况。
朱元璋非常不满,回头就在舒云那里一边转圈,一边恼怒起来。
木兰吗?舒云接到回信,心里却是摇了摇头,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得到与儿子同样的机会而已,既然欧洲可以有女王,有女大公,那么,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不能如同儿子一般,出去镇守一方,非要困居后院,为自己的丈夫儿女筹谋呢?她的孩子,就算是没有野心,以后有了相爱的人,也该是实质意义上的并肩而立,而不是被当做一个花瓶,一个金丝雀一样。
女性之所以会甘心被束缚在后院之中,相夫教子,难道是因为她们天性如此吗?无非就是整个社会的矮化教育,给她们冠以相应的责任,稍有出格之处,便变成了所谓的不守妇道,平民女子纵然为了生存,抛头露面,也要被那些学究腐儒碎嘴一番,这些人刻薄起来的时候,比那些所谓“犯口舌”的女子可要刻薄多了!加上历代还有女子,在那里搞什么列女传之类的,呵呵,能传记的本来就是少数好吧,将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强行分派给所有人,这本来就是一件悖逆人性的事情。
朱元璋知道舒云怀孕,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是后院还有一个姓胡的侍妾怀孕了,那个姓胡的也就算了,朱元璋连胡氏具体长什么样子都有些回忆不起来了,但是舒云的孩子,他还是比较期待的。
张士诚那边实际上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但是张士诚却不是什么傻瓜,像他这样称王的,投降了,也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清算的命!就像是三国上说的,谁都可以投降,就是孙权和刘备没法投降,其他人在谁手底下都是做臣子,其实差距都不大(其实还是很大的,君主也分好伺候的,不好伺候的,软弱的,和残暴的)。
张士诚这个人私盐贩子出身,怎么说呢,对敌人,他是极为残忍的,但是对自己人,他又是非常义气的,所以,他手底下的人不管能力如何,的确是忠心耿耿,即便后来有几个投降的,也是发现没有回天之力了。但是,忠心不能当战力使,所以,面对朱元璋的大兵压境,张士诚手里纵然有不少金银,但是,买不到粮食,兵力也不够用,如今已经只能困守平江这座孤城。
平江就是后来的苏州,这里非常富庶,张士诚在这里经营多年,也极得人心,加上张士诚手底下也有不少能人,朱元璋一不想对苏州有太大破坏,二来呢,谁也不嫌人才少不是!所以,琢磨着张士诚没有回天之力了,便亲自写信劝降。
张士诚看了劝降信,嘴上说考虑考虑,实际上呢,还是要据守不出。
朱元璋算了算时间,他也不着急,反正平江已经是一座孤城,张士诚也搞屯田,可是,他的人出不了城,种在外面的粮食,等到成熟了,也是给朱元璋这边加餐的份。因此,朱元璋这边根本很少攻城,反而只是围困,毕竟如今朱元璋这边,火炮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真要是攻城,城墙还真是扛不住火炮齐射。
张士诚几次三番要突围,最终都失败了,最倒霉的一次,居然是自个兄弟掉了链子,脑子抽了!眼看着穷途末路,张士诚还算是顾忌了手下军民的利益,他下令手下投降,自个却是准备直接自尽,不想回头受到什么屈辱。
张士诚死了,在他绝食自缢之前,他的妻妾儿女就从容自焚,朱元璋原本觉得张士诚这个人虽说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几分利益,是个见利忘义的货色,要不然也不至于不顾大是大非,还投降了元廷,但是还算是有几分心胸气魄,因此,命人将张士诚一家厚葬,还是以周王的名义,朱元璋这一番作为,倒是收服了新归降的那些大臣的心。
官员其实好办,关键的是平江那边的百姓。张士诚很得民心,守城的时候,还有百姓自发帮着守城,又有一些不坏好心的人,言道张士诚不是自缢,而是被朱元璋吊死的,因此,平江那边,还有百姓自发披麻戴孝,祭祀张士诚,对朱元璋派出来的官员也多有抗拒。
朱元璋固然爱民,却也不是什么别人打他一个耳刮子,他将另外半张脸也送过去的,平江百姓这般,简直是打了朱元璋的脸。而朱元璋手底下的人,也觉得朱元璋对于降臣太过宽厚,占了他们的利益。
要知道,张士诚这边占据的可都是富庶之地,丝绸,盐业,运输业都非常发达,朱元璋接纳了几乎所有的降臣,并没有大肆举起屠刀,这些人的财产自然都保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下面人捞油水的机会就少了许多,难免叫一些人觉得不满。
这年头又不是后世那支军队,能够在一个信念的带领下坚持作战,一开始的时候,大家是实在是受不了蒙古人的统治了,又有白莲教经营多年,以独眼石人为引子,这才登高一呼,大家都揭竿而起。
但是如今呢,江南这边虽说都被诸侯占据,实际上呢,勉强也算是光复了,大家都在恢复生产,恢复原有的统治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金钱还有利益的刺激,大家难免产生厌战之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驱逐鞑虏,一统中原的理想的,更多的人其实想法很简单,只要自个的小家安安稳稳的,就可以,他们没有经过多少教育,目光短浅,只知道眼前一亩三分地。就像是南宋的时候,北伐屡次失败,不仅是朝堂上的问题,也有民间的问题,北伐是要花钱,也是要命的,南方人跟北方人原本就有地域上头的认知差异,北方人称呼南方人很多时候都是叫蛮子,而南方人呢,也瞧不起那些北方人粗鲁,加上中原有不少时候,南北都是对立的,因此,互相之间其实并不融洽。就算是到了后世的时候,网络上还有一些地域黑呢!
所以,上层的人固然都明白,驱逐元人的重要性,但是底层的那些军民,未必明白这些,这就需要利益的刺激,而利益这种东西,上层也想要,这就出现了如今的情况。
朱元璋非常不满,回头就在舒云那里一边转圈,一边恼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