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浮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徒孙,当然要遵循祖师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一套啦!”谢立业受西方哲学影响很深,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嗤之以鼻,常与石磊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当年他们读大学的时候,正是中国大陆上西学东渐的又一次高峰,都受到了西方思想,尤其是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后来有一段时间石磊一头扎进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而张宏道又受到了俄国宗教哲学的影响,三人的思想才有了较大的距离。
石磊立即笑着反驳道:“中国的传统思想虽然在哲学的本体论方面没有西方哲学发达,但在道德学说方面却也是博大精深的,是完全可以与西方思想互补的,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现代人的行为处事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宗教界、伦理学界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不分种族、国籍、信仰,不断地齐聚一堂,探讨对于全人类适用的共同伦理原则,他们把这种最基本的规则称为‘金规则’,而金规则的首选和典型例子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在其他语言中的类似表达。比如,199年,世界宗教大会在闭幕会上发表了一份《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就明确、清晰地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江雅婷点点头说:“我觉得石磊讲得有道理,在如今日益浮躁的社会里,儒家思想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谢立业却嘴一撇,嘲笑道:“别吹了,儒家学说那一套早过时了,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软弱的一面,儒家思想过于重文轻武,从而导致中国在古代历史中经常处于被入侵的地位;儒家思想还窒息了人的创造性。”
石磊沉思了片刻后说道:“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说儒学塑造了人柔弱的一面,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在古代的《字书》里面说‘儒,柔也’,但这种柔和柔弱不是一回事,它是以柔克刚的柔。什么叫儒?儒,甲骨文里就有这个字,相当于需要的需,上面是雨下面是人,实际上这个叫沐浴。现在祭祀的时候常常要斋戒沐浴,沐浴就是改正自己,洗掉自己不应有的那些污秽。《礼记》里说一个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其实,在孔子之前就有儒的存在,孔子之前的儒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为人相礼的职业。后来儒家和儒有联系也有区别,它虽然也做相礼的职业,但是不仅仅是相礼,而是让人用‘先王之道以润其身’。我要改变一个人,虽然也从事相礼的职业,但是我还要从事人心的改变。那么这就是后来的儒家,所以儒家在改变人的时候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就是慢慢进入人心的过程。柔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家讲究三达德,即智仁勇,中国儒家特别强调勇,早期思想家对此不断论述,比如孔子说‘杀生成仁’,这不就是勇吗?荀子曾经把人的勇分成几类,‘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荀子提倡的是‘士君子之勇’,说到这里我们常常想起来孟子他提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这也是士君子之勇。中国在明代中期还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说儒家思想窒息了中国人的创造性也是站不住脚的。
中华民族在儒家思想学说的指导熏染下,几千年来没有侵略过任何人,但是我们也能无数次成功地抵挡外来入侵,只不过到了近代中国我们受到了太多的欺凌。我们不能简单把近代以来的落后归结到文化身上,这是受近代以来反传统的传统的影响。”
谢立业仍不服气,调侃道:“孔老二只是个经验主义者,没什么很深刻的思想,像他鼓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论充其量也只不过算是一位美食家罢了,哈哈!”
石磊不以为意,继续侃侃而谈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于《论语》的‘乡党篇’:一般都解释为:米饭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而且大家一直以来也是这么用的。其实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大家都抬起头来,饶有兴致地望着他,他环顾了一周,一本正经地说道:“一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过贫穷与节俭,而且能看出来,他对节俭与能够安于并不富裕的生活是赞成的。比如,他在第一篇中就说:‘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个崇尚‘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人,怎么能再说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话呢?
孔子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做法是非常赞赏的,而且孔子也多次提到颜回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对颜回的早逝也深表遗憾,认为颜回死后,他的弟子中没有一个及得上颜回的。既然颜回是孔子的最得意门生,也应该是得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所以他能安于粗茶淡饭与陋屋,还自得其乐,应该不会是一个对饮食过分挑剔的人。
孔子对‘礼’是一直非常重视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按‘礼’行事,可是,就算是这样,孔子也说‘礼,与其奢也,宁俭。’看得出他是非常重视节俭的。他还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意思是说,用麻做帽子,是礼仪。现在都用丝料做了,因为节俭,所以我听从众人做的。所以说,孔子对‘礼’的规定并非不可变通,如果是因为节俭,那么是可以改变‘礼’的一些规定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可能对吃的是如此讲究。
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古代,‘厌’经常通‘靥’,是满足的意思。那么,‘食不厌精’可以理解为‘吃饭不要满足于精细’,从而可以引申理解为‘吃饭不要追求精细’,这样,就和孔子提倡的‘节俭’一致了。”
话毕,众人都忍俊不禁,轰然大笑起来。这时陈雨荷嚷道:“你们不要再谈玄了,三家难得聚在一起,今晚大家都唱歌跳舞去!”(未完待续)
子徒孙,当然要遵循祖师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一套啦!”谢立业受西方哲学影响很深,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嗤之以鼻,常与石磊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当年他们读大学的时候,正是中国大陆上西学东渐的又一次高峰,都受到了西方思想,尤其是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后来有一段时间石磊一头扎进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而张宏道又受到了俄国宗教哲学的影响,三人的思想才有了较大的距离。
石磊立即笑着反驳道:“中国的传统思想虽然在哲学的本体论方面没有西方哲学发达,但在道德学说方面却也是博大精深的,是完全可以与西方思想互补的,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现代人的行为处事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宗教界、伦理学界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不分种族、国籍、信仰,不断地齐聚一堂,探讨对于全人类适用的共同伦理原则,他们把这种最基本的规则称为‘金规则’,而金规则的首选和典型例子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在其他语言中的类似表达。比如,199年,世界宗教大会在闭幕会上发表了一份《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就明确、清晰地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江雅婷点点头说:“我觉得石磊讲得有道理,在如今日益浮躁的社会里,儒家思想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谢立业却嘴一撇,嘲笑道:“别吹了,儒家学说那一套早过时了,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人软弱的一面,儒家思想过于重文轻武,从而导致中国在古代历史中经常处于被入侵的地位;儒家思想还窒息了人的创造性。”
石磊沉思了片刻后说道:“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说儒学塑造了人柔弱的一面,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在古代的《字书》里面说‘儒,柔也’,但这种柔和柔弱不是一回事,它是以柔克刚的柔。什么叫儒?儒,甲骨文里就有这个字,相当于需要的需,上面是雨下面是人,实际上这个叫沐浴。现在祭祀的时候常常要斋戒沐浴,沐浴就是改正自己,洗掉自己不应有的那些污秽。《礼记》里说一个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其实,在孔子之前就有儒的存在,孔子之前的儒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为人相礼的职业。后来儒家和儒有联系也有区别,它虽然也做相礼的职业,但是不仅仅是相礼,而是让人用‘先王之道以润其身’。我要改变一个人,虽然也从事相礼的职业,但是我还要从事人心的改变。那么这就是后来的儒家,所以儒家在改变人的时候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就是慢慢进入人心的过程。柔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家讲究三达德,即智仁勇,中国儒家特别强调勇,早期思想家对此不断论述,比如孔子说‘杀生成仁’,这不就是勇吗?荀子曾经把人的勇分成几类,‘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荀子提倡的是‘士君子之勇’,说到这里我们常常想起来孟子他提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这也是士君子之勇。中国在明代中期还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说儒家思想窒息了中国人的创造性也是站不住脚的。
中华民族在儒家思想学说的指导熏染下,几千年来没有侵略过任何人,但是我们也能无数次成功地抵挡外来入侵,只不过到了近代中国我们受到了太多的欺凌。我们不能简单把近代以来的落后归结到文化身上,这是受近代以来反传统的传统的影响。”
谢立业仍不服气,调侃道:“孔老二只是个经验主义者,没什么很深刻的思想,像他鼓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论充其量也只不过算是一位美食家罢了,哈哈!”
石磊不以为意,继续侃侃而谈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于《论语》的‘乡党篇’:一般都解释为:米饭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而且大家一直以来也是这么用的。其实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大家都抬起头来,饶有兴致地望着他,他环顾了一周,一本正经地说道:“一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过贫穷与节俭,而且能看出来,他对节俭与能够安于并不富裕的生活是赞成的。比如,他在第一篇中就说:‘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一个崇尚‘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人,怎么能再说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话呢?
孔子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做法是非常赞赏的,而且孔子也多次提到颜回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对颜回的早逝也深表遗憾,认为颜回死后,他的弟子中没有一个及得上颜回的。既然颜回是孔子的最得意门生,也应该是得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所以他能安于粗茶淡饭与陋屋,还自得其乐,应该不会是一个对饮食过分挑剔的人。
孔子对‘礼’是一直非常重视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按‘礼’行事,可是,就算是这样,孔子也说‘礼,与其奢也,宁俭。’看得出他是非常重视节俭的。他还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意思是说,用麻做帽子,是礼仪。现在都用丝料做了,因为节俭,所以我听从众人做的。所以说,孔子对‘礼’的规定并非不可变通,如果是因为节俭,那么是可以改变‘礼’的一些规定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可能对吃的是如此讲究。
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古代,‘厌’经常通‘靥’,是满足的意思。那么,‘食不厌精’可以理解为‘吃饭不要满足于精细’,从而可以引申理解为‘吃饭不要追求精细’,这样,就和孔子提倡的‘节俭’一致了。”
话毕,众人都忍俊不禁,轰然大笑起来。这时陈雨荷嚷道:“你们不要再谈玄了,三家难得聚在一起,今晚大家都唱歌跳舞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