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降仙奇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惩治贪官,也没见过这样规模庞大的贪污案。没想到自己当权以后,自以为官场一片清明了,却原来比以前还要腐败。
朱传宗不由勃然大怒,看来不实行严酷的法律是不行了,他不顾吴思远的劝阻,开始大肆实行残酷的刑法。
新法规定,官员贪污满十两就处以绞刑。十两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按以前的法律,不过判流放而已。至于杖责、刺配,各种酷刑更是动辄加身,往往官员被查出一点罪过,就要大刑伺候,去掉半条命,稍微严重点的,就是死罪难逃了,秦槐一案彻底清查下去,牵连极广。
以秦槐这个户部尚书为首,以下左右副尚书,各司郎中,凡是有些权力职司的,几乎没有置身事外的。
而且到了地方,知府、钱粮主簿、看粮的衙役,盘根错节,如同蛛网,再往下,秦槐等人贪污的粮食,自然还要变卖成银子,这就又牵出一大批靠跟官府勾结发横财的不法富商。
朱传宗下令在全天下追赃,查到哪儿,惩罚到哪儿,一个不漏。朱传宗下令严格惩罚,这一次案件牵连到户部、天下十二布政司,所有行贿的、窝赃的、销赃的,轻则流徙,重则斩首,加起来足有三四千人,户部衙门都为之一空,这样的严刑厉法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官员们人人自危,每天去衙门都提心吊胆,早上出门去了。
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平安回家。另一方面,许多官员看准风头,趁机迎合朱传宗的想法,罗织罪名,构陷同僚,以求受到嘉奖重用,不过天下的吏治也确实是清明了许多。官员们战战兢兢,敢于顶风犯法、违法乱禁的,是凤毛麟角。
朱传宗见自己的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不由大是得意,向吴思远笑道:“吴先生,你看看现在官场的风气这么好,可见我的办法还是对的。”吴思远道:“大人,残酷的法律只能有一时之效。
而且大人没听过‘过犹不及’这句话吗?官员犯的罪也分大小轻重,犯罪的官员也分有能力和没能力的。现在大人不论其他,只要动辄有点罪错马上大加惩处,官员被罢免光了。
又临时提拔很多根本没有经验资历的人来填充,要知道有时候庸官的危害可是一点也不比贪官小啊!”朱传宗现在位高权重,没人敢在他面前顶撞,而且他视这次整顿是得意之作,听了吴思远一番批评,难免有些不悦,道:“那先生你说该怎么做呢?”吴思远说人治不如法治。
只有从制度上约束官员,让他们没有犯罪的机会,这样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朱传宗不以为然地笑道:“难道现在不是在靠惩罚的制度来约束官员吗?”吴思远说起他的构想,又劝了几次,见朱传宗都听不进去,也就不再说了。
过了些天,就向朱传宗辞官,要回老家东山去隐居。朱传宗极力挽留,可是吴思远去意坚决。也就只好应了,朱传宗奏请太后下旨,将整座东山都封给吴思远,寻常人不得打扰,供他隐居之用。
吴思远与朱传宗意见不合,辞官隐居去了,过了些日子,兵马大元帅王定昆也来见朱传宗,说要交出兵权,辞掉大元帅之位。朱传宗十分不解,问道:“大哥是当朝名将,领兵打仗无人能及,这个元帅的位子你不坐,还有谁能胜任?
况且大哥正干得好好的,现在朝廷都是咱们做主,难道还有谁跟大哥过不去?”王定昆笑道:“我跟王爷是结拜兄弟,谁敢跟我过不去呢?不过现在天下太平,也没有仗打啦,我这个元帅,也没有什么意思。我打了半辈子仗,也累了,想享享清福啦。”
朱传宗不好勉强,便依王定昆的意思免去了他元帅之职,改封为太保。太保是三公之一,地位极为尊崇,是名义上的军队最高统帅,不过没有实际的军权。朱传宗虽然对能把军权收回手里,也很合心意,但是王定昆辞官的事还是令他有所感触。
感觉兄弟之间好像不如以前那么亲热随意了,他明白王定昆辞官的原因,一定是自己最近大力铲除官员,手段残酷,害怕他手中掌握兵权引起自己的猜忌。
加上吴思远归隐而去,王定昆更加担心,干脆主动交出权力,以求平安。朱传宗想着这事,心中就有些不乐。他一心是想为百姓营造一个廉洁清正的朝廷,让百姓过上不受欺压的好日子。
为什么吴先生要反对自己呢?为什么结拜大哥都害怕自己呢?难道权力真的那么可怕?还是自己掌握了大权,真的变了呢?朱传宗回到家中,想起嫂子华采云熟知官场,见识过人,不妨跟她聊聊。因此就信步到了观云院。哪知道华采云听他说完,也是赞同吴思远的说法。说是刑法太严,树敌太多,虽然现在朱传宗权势正大,一手遮天,但是毕竟不能跟整个官场作对,在官场行事要留后路,不能把事情做绝,还说朱家的富贵已经到了顶峰,不需要再积攒什么功劳政绩,朱传宗只要好好掌握朝政大权就是了。
惩治贪官,也没见过这样规模庞大的贪污案。没想到自己当权以后,自以为官场一片清明了,却原来比以前还要腐败。
朱传宗不由勃然大怒,看来不实行严酷的法律是不行了,他不顾吴思远的劝阻,开始大肆实行残酷的刑法。
新法规定,官员贪污满十两就处以绞刑。十两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按以前的法律,不过判流放而已。至于杖责、刺配,各种酷刑更是动辄加身,往往官员被查出一点罪过,就要大刑伺候,去掉半条命,稍微严重点的,就是死罪难逃了,秦槐一案彻底清查下去,牵连极广。
以秦槐这个户部尚书为首,以下左右副尚书,各司郎中,凡是有些权力职司的,几乎没有置身事外的。
而且到了地方,知府、钱粮主簿、看粮的衙役,盘根错节,如同蛛网,再往下,秦槐等人贪污的粮食,自然还要变卖成银子,这就又牵出一大批靠跟官府勾结发横财的不法富商。
朱传宗下令在全天下追赃,查到哪儿,惩罚到哪儿,一个不漏。朱传宗下令严格惩罚,这一次案件牵连到户部、天下十二布政司,所有行贿的、窝赃的、销赃的,轻则流徙,重则斩首,加起来足有三四千人,户部衙门都为之一空,这样的严刑厉法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官员们人人自危,每天去衙门都提心吊胆,早上出门去了。
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平安回家。另一方面,许多官员看准风头,趁机迎合朱传宗的想法,罗织罪名,构陷同僚,以求受到嘉奖重用,不过天下的吏治也确实是清明了许多。官员们战战兢兢,敢于顶风犯法、违法乱禁的,是凤毛麟角。
朱传宗见自己的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不由大是得意,向吴思远笑道:“吴先生,你看看现在官场的风气这么好,可见我的办法还是对的。”吴思远道:“大人,残酷的法律只能有一时之效。
而且大人没听过‘过犹不及’这句话吗?官员犯的罪也分大小轻重,犯罪的官员也分有能力和没能力的。现在大人不论其他,只要动辄有点罪错马上大加惩处,官员被罢免光了。
又临时提拔很多根本没有经验资历的人来填充,要知道有时候庸官的危害可是一点也不比贪官小啊!”朱传宗现在位高权重,没人敢在他面前顶撞,而且他视这次整顿是得意之作,听了吴思远一番批评,难免有些不悦,道:“那先生你说该怎么做呢?”吴思远说人治不如法治。
只有从制度上约束官员,让他们没有犯罪的机会,这样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朱传宗不以为然地笑道:“难道现在不是在靠惩罚的制度来约束官员吗?”吴思远说起他的构想,又劝了几次,见朱传宗都听不进去,也就不再说了。
过了些天,就向朱传宗辞官,要回老家东山去隐居。朱传宗极力挽留,可是吴思远去意坚决。也就只好应了,朱传宗奏请太后下旨,将整座东山都封给吴思远,寻常人不得打扰,供他隐居之用。
吴思远与朱传宗意见不合,辞官隐居去了,过了些日子,兵马大元帅王定昆也来见朱传宗,说要交出兵权,辞掉大元帅之位。朱传宗十分不解,问道:“大哥是当朝名将,领兵打仗无人能及,这个元帅的位子你不坐,还有谁能胜任?
况且大哥正干得好好的,现在朝廷都是咱们做主,难道还有谁跟大哥过不去?”王定昆笑道:“我跟王爷是结拜兄弟,谁敢跟我过不去呢?不过现在天下太平,也没有仗打啦,我这个元帅,也没有什么意思。我打了半辈子仗,也累了,想享享清福啦。”
朱传宗不好勉强,便依王定昆的意思免去了他元帅之职,改封为太保。太保是三公之一,地位极为尊崇,是名义上的军队最高统帅,不过没有实际的军权。朱传宗虽然对能把军权收回手里,也很合心意,但是王定昆辞官的事还是令他有所感触。
感觉兄弟之间好像不如以前那么亲热随意了,他明白王定昆辞官的原因,一定是自己最近大力铲除官员,手段残酷,害怕他手中掌握兵权引起自己的猜忌。
加上吴思远归隐而去,王定昆更加担心,干脆主动交出权力,以求平安。朱传宗想着这事,心中就有些不乐。他一心是想为百姓营造一个廉洁清正的朝廷,让百姓过上不受欺压的好日子。
为什么吴先生要反对自己呢?为什么结拜大哥都害怕自己呢?难道权力真的那么可怕?还是自己掌握了大权,真的变了呢?朱传宗回到家中,想起嫂子华采云熟知官场,见识过人,不妨跟她聊聊。因此就信步到了观云院。哪知道华采云听他说完,也是赞同吴思远的说法。说是刑法太严,树敌太多,虽然现在朱传宗权势正大,一手遮天,但是毕竟不能跟整个官场作对,在官场行事要留后路,不能把事情做绝,还说朱家的富贵已经到了顶峰,不需要再积攒什么功劳政绩,朱传宗只要好好掌握朝政大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