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22.com,北洋枭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一月二十三号、二十四日,二十五号这三天对于当代中国局势而言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天,如果说十月初袁世凯被刺杀导致了北洋发生兵变,进而推动共和进程的话。。。
那么这三天里所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却是直接奠定了中国后续共和政治的基础,同时还还直接影响到了北洋数大派系的未来选择。
二十三号,王英楷之第一镇率先进入京师,和王士珍之第六镇成功会师并掌控京师城内各紧要之地区。
当天包括冯国璋在内的大批满清权贵就开始逃亡,少数人成功逃入各国使馆,以寻求政治避难,不过这个时候很显然他们把慈禧和光绪给忘记了,紫禁城里依旧在北洋军的铁蹄下颤颤发抖,不过为了避免过度的政治影响,王英楷和王士珍并没有拿出法国大革命的气势来,而是只包围了紫禁城,并没有直接闯入宫中。
这个时候,实际上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部分督抚,都是清廷能够和北洋达成一个体面的协议,甚至内容他们都想好的,那就是让北洋军自己清洗一批满足少壮派,以报所谓的袁公之仇,然而就是彻底推行虚君立宪制,也就是说把行政权力交给北洋,但是皇室继续保留皇帝称号,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国家领导人。
如此的话,北洋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权力,而皇室也能够继续保留荣华富贵!
但是他们显然是低估了王英楷的决心!
身为北洋里头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二号人物,自从袁世凯死了以后他王英楷就是以北洋新一任的领袖自居!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使得他也是自我感觉担上了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身居历史使命感的他自从起兵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决定要把满清王朝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光绪的退位来奠定自己的北洋老大的地位。
他敢说,只要自己成功把光绪和慈禧赶下台来,只要自己带领着北洋人奠定中国共和基础,那么他的威望绝对能够一飞冲天,甚至超越以往袁世凯的地步!
袁世凯没死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已经相当高了,而当他死了后,这一个月里其实不分南北,共和派还是立宪派又或者是帝制派,都不约而同的对袁世凯唱起了赞歌,不仅仅赞叹他在辛丑年里接下满清皇室和李鸿章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进而力缆狂澜,而且在短暂的数年内推动的中国新政改革让中国一举从古老的封建国家进步到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说实话,这种吹嘘是过分了的点,但是人们的观念里是死者为尊,而且袁世凯主政北洋以来,成绩的确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孙文那些革命党人都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恭维起来,说什么袁公之死乃国家和民族之痛。
被刻意吹捧起来的袁世凯,嗯,已经死了的袁世凯在名声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北洋的上一代领袖李鸿章,距离伟人也只差那么一小步了。
这和历史上袁世凯称帝之后死了后遗臭万年的情况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历史上的袁世凯如果不是他临死之前犯糊涂了,非得要过一把皇帝的瘾头,捞一个共和之父的身后名还是相当容易的。
现在的王英楷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成为了了历史上1911年到1912年阶段的袁世凯,不说别的,单单是打进北京城,然后把光绪赶下台来,就足以让他名流千古,如果再能够坚持推行共和制度,那么一个国父的名头是跑不了的。
对未来你有着更多期待的王英楷自然不会轻易答应铁良等满清皇室提出来的各种谈判条件,甚至连慈禧提出封他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总管全国政务的条件都给拒绝了,执意要让满清皇室退位,从而建立共和。
二十六号,面对慈禧的顽固不从,王英楷下令其第一镇的部队攻克紫禁城,等他们一路杀入瀛台的时候,他们看见了已经表情冷静,眼露哀伤的光绪帝!
“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但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个亡国之君在最后的关头里,依旧被慈禧软禁着,这光绪也算是‘悲剧’的典型了。
二十七号,已经悄然回到唐山的赵东云手捧着一份报纸,上面说的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都从来没有过的大事!
皇帝退位了!
光绪帝在最后关头,写下了这份退位诏书,然后士兵们用皇宫其他地方里找到的国玺给盖上去后,这一份退位诏书也就算成了!
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头顶上没有皇帝,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所谓的共和政府!
在这个极端注重名份的国度里,王英楷之前哪怕已经进入京师,哪怕已经是得到了诸多北洋将领甚至少数几个南方督抚的效忠,但是他依旧没有成立所谓的‘政府’。
而是一直等到了退位诏书后,根据退位诏书里光绪帝的那句授权北洋组建共和政府的条款,这才名正言顺的举起了共和政府的招牌。
当天,王英楷就是在京师成立了所谓的‘立国委员会’,自号‘立国大统帅’,并任命段祺瑞、赵东云两人为‘立国副统帅’。
并邀请各省督抚、社会各界名望士绅北上京师,共商立国大事!
虽然对于王英楷的这些手段早有预料,但是今天看来却是依旧让赵东云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啊!
是谁攻克通州,逼迫王士珍背叛朝廷,进而一举灭掉冯国璋和满清皇室的?是他赵东云,可是为什么仅仅三四天的时间不到,他王英楷就成为了立国大统帅?然后一副共和领袖的模样。
赵东云是个有野心的,你要是说他心里头不念想着总统宝座,那肯定是瞎扯,再加上赵东云手里兵力众多,这加起来足以和北洋其他诸将联军比肩,然而为什么还是被迫居于王英楷之下?
尽管理智上他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外乎就是威望和资历而已!
然而情感... -->>
十一月二十三号、二十四日,二十五号这三天对于当代中国局势而言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天,如果说十月初袁世凯被刺杀导致了北洋发生兵变,进而推动共和进程的话。。。
那么这三天里所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却是直接奠定了中国后续共和政治的基础,同时还还直接影响到了北洋数大派系的未来选择。
二十三号,王英楷之第一镇率先进入京师,和王士珍之第六镇成功会师并掌控京师城内各紧要之地区。
当天包括冯国璋在内的大批满清权贵就开始逃亡,少数人成功逃入各国使馆,以寻求政治避难,不过这个时候很显然他们把慈禧和光绪给忘记了,紫禁城里依旧在北洋军的铁蹄下颤颤发抖,不过为了避免过度的政治影响,王英楷和王士珍并没有拿出法国大革命的气势来,而是只包围了紫禁城,并没有直接闯入宫中。
这个时候,实际上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部分督抚,都是清廷能够和北洋达成一个体面的协议,甚至内容他们都想好的,那就是让北洋军自己清洗一批满足少壮派,以报所谓的袁公之仇,然而就是彻底推行虚君立宪制,也就是说把行政权力交给北洋,但是皇室继续保留皇帝称号,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国家领导人。
如此的话,北洋获得了他们想要的权力,而皇室也能够继续保留荣华富贵!
但是他们显然是低估了王英楷的决心!
身为北洋里头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二号人物,自从袁世凯死了以后他王英楷就是以北洋新一任的领袖自居!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使得他也是自我感觉担上了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身居历史使命感的他自从起兵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决定要把满清王朝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光绪的退位来奠定自己的北洋老大的地位。
他敢说,只要自己成功把光绪和慈禧赶下台来,只要自己带领着北洋人奠定中国共和基础,那么他的威望绝对能够一飞冲天,甚至超越以往袁世凯的地步!
袁世凯没死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已经相当高了,而当他死了后,这一个月里其实不分南北,共和派还是立宪派又或者是帝制派,都不约而同的对袁世凯唱起了赞歌,不仅仅赞叹他在辛丑年里接下满清皇室和李鸿章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进而力缆狂澜,而且在短暂的数年内推动的中国新政改革让中国一举从古老的封建国家进步到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说实话,这种吹嘘是过分了的点,但是人们的观念里是死者为尊,而且袁世凯主政北洋以来,成绩的确是有目共睹的,就连孙文那些革命党人都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恭维起来,说什么袁公之死乃国家和民族之痛。
被刻意吹捧起来的袁世凯,嗯,已经死了的袁世凯在名声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北洋的上一代领袖李鸿章,距离伟人也只差那么一小步了。
这和历史上袁世凯称帝之后死了后遗臭万年的情况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历史上的袁世凯如果不是他临死之前犯糊涂了,非得要过一把皇帝的瘾头,捞一个共和之父的身后名还是相当容易的。
现在的王英楷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成为了了历史上1911年到1912年阶段的袁世凯,不说别的,单单是打进北京城,然后把光绪赶下台来,就足以让他名流千古,如果再能够坚持推行共和制度,那么一个国父的名头是跑不了的。
对未来你有着更多期待的王英楷自然不会轻易答应铁良等满清皇室提出来的各种谈判条件,甚至连慈禧提出封他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总管全国政务的条件都给拒绝了,执意要让满清皇室退位,从而建立共和。
二十六号,面对慈禧的顽固不从,王英楷下令其第一镇的部队攻克紫禁城,等他们一路杀入瀛台的时候,他们看见了已经表情冷静,眼露哀伤的光绪帝!
“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但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个亡国之君在最后的关头里,依旧被慈禧软禁着,这光绪也算是‘悲剧’的典型了。
二十七号,已经悄然回到唐山的赵东云手捧着一份报纸,上面说的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都从来没有过的大事!
皇帝退位了!
光绪帝在最后关头,写下了这份退位诏书,然后士兵们用皇宫其他地方里找到的国玺给盖上去后,这一份退位诏书也就算成了!
中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头顶上没有皇帝,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所谓的共和政府!
在这个极端注重名份的国度里,王英楷之前哪怕已经进入京师,哪怕已经是得到了诸多北洋将领甚至少数几个南方督抚的效忠,但是他依旧没有成立所谓的‘政府’。
而是一直等到了退位诏书后,根据退位诏书里光绪帝的那句授权北洋组建共和政府的条款,这才名正言顺的举起了共和政府的招牌。
当天,王英楷就是在京师成立了所谓的‘立国委员会’,自号‘立国大统帅’,并任命段祺瑞、赵东云两人为‘立国副统帅’。
并邀请各省督抚、社会各界名望士绅北上京师,共商立国大事!
虽然对于王英楷的这些手段早有预料,但是今天看来却是依旧让赵东云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啊!
是谁攻克通州,逼迫王士珍背叛朝廷,进而一举灭掉冯国璋和满清皇室的?是他赵东云,可是为什么仅仅三四天的时间不到,他王英楷就成为了立国大统帅?然后一副共和领袖的模样。
赵东云是个有野心的,你要是说他心里头不念想着总统宝座,那肯定是瞎扯,再加上赵东云手里兵力众多,这加起来足以和北洋其他诸将联军比肩,然而为什么还是被迫居于王英楷之下?
尽管理智上他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外乎就是威望和资历而已!
然而情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